•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食材食法   

地黄

标签: 怀地黄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地黄又名生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这种植物'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为人黄,沉者名地黄'。故人们都以沉下者为贵,久而久之,遂名为地黄。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产地因历史上的怀庆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焦作温县一带。

分类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产地

  地黄产地很多,豫、江、浙、京、津、湘、蜀、皖、鲁等均有所出。

怀地黄

  怀地黄为玄参植地黄的根茎,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30厘米,块茎肥厚肉质黄褐色,宜温和干燥气候,以松肥沃土壤为好,忌重茬,我国许多地方均可栽种。

特点

  然而最优者今人唯以怀地黄为上。'怀地黄的显著特点是:油性大,柔软、皮细、内为黑褐色并有光泽,味微甜,尤其是断面呈菊花心状。

性状

  怀地黄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

1)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桔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3)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呈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性味与归经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化学成分

  块根含梓醇、桃叶珊瑚甙、地黄甙ABCD、益母草甙、单蜜力特甙、双氢梓醇。此外,根及叶含甘露醇、糖、胡萝卜甾醇及1-乙基-B-D半乳糖甙。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有机酸及多种无机元素。鲜地黄,含梓醇0.3--0.5%,生地含0.3%,熟地含0.08%;野生鲜地黄含量为0.2%

所含微量元素

  有锰、铬、镍、钴、铜、锌、铁、铅、锶、钒、钡等。  采收加工怀地黄于3—4月份种植,当年9—10月挖根采收,根部洗净以为药用,鲜用者习称鲜生地;将鲜生地慢慢烘至八成干时,搓揉整形,干后即为生地

参考资料
[1].  怀药老字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3517770100yhw1.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老北京炒疙瘩 下一篇辐照杀菌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442 次
  • 编辑次数: 2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