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甲鱼养殖   

稚幼鳖的白斑病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白斑病也称毛霉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严重危害稚鳖、幼鳖,它传染快、死亡率高,在我们南北各个鳖养殖区都有发生。

病原: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

流行情况:白斑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早春4~6月稚鳖、幼鳖越冬苏醒后和晚秋9~10月越冬前最为严重;流行水温是15~35℃,当水温在25℃以上时最易发生;流行区域遍及我国南北,尤以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省市最为严重。

危害对象:1、驯食开食后20~60天的稚鳖发病率最高,体长10厘米以上的幼鳖则极少有因该病而造成死亡者;2、经过长途运输或由于捕捞、放养等操作过程造成表皮受伤的稚鳖、幼鳖发病率最高。

症状与病变:患病初期,在鳖的裙边、背腹甲有零星的小白点,不易发觉,此后白点逐渐增多,并扩大到四肢、尾部和颈部,越来越多的白点连成一片,最后形成一块块的白斑,表皮坏死、崩解、剥离。患病的稚鳖、幼鳖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或在水中独自狂游,或瘫软地匍匐在池边与食台上,对外界惊吓无任何反应力。病鳖体力极弱,腹部朝天后,无法再翻转过来,最后消瘦死亡。当霉菌寄生到咽喉后,即使数量很少也会影响稚鳖、幼鳖的呼吸而立即死亡、该病传染极快,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感染率可达60%以上。

诊断:

1、可在病鳖的背、腹甲、裙边、四肢、脖颈等处发现1毫米左右的白点或大小不等的白云状的斑块。白斑是一层薄薄的白膜,极易剥落。

2、将病鳖浸入水中,可见到背甲或裙边有一个个小白点或白斑状病变,十分明显。

3、镜检时可见分支状菌丝体,该菌丝体有无数横隔,这是与水霉菌丝体的最大区别。

预防:

1、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壁、池底及食台彻底消毒,杀死病原体。

2、在捕捞、运输、放养及其他操作中应仔细小心,避免使鳖体受伤;同时最好用消毒药物浸洗鳖体,避免发生继发性感染。

3、为稚鳖创造良好的“晒背”场所,温室养鳖更加不能忽视。

4、选用优质饲料,避免对养殖池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参考资料
[1].  稚幼鳖的白斑病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27549.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甲鱼氨气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 下一篇南方外塘甲鱼的越冬管理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19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