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大葱种植   

葱小菌核病

标签: 大葱 病害 防治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葱小菌核病是大葱常见的病害之一,各采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葱。通常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发病危害重。发病危害重视常造成植株枯死,直接影响产量。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发病初期叶片、花梗尖端先开始变色,以后逐渐向下发展,致植株局部或全部枯死,仅留新叶。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及由菌丛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幼嫩菌核乳白色或黄白色;老熟菌核茶褐色,致密坚实,表面光滑,易脱落。

目录

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葱小菌核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发病初期叶片、花梗先端先开始变色,以后逐渐向下发展,致植株局部或全部枯死,仅留新叶。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及由菌丛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幼嫩菌核乳白色或黄白色;老熟菌核茶褐色,致密坚实,表面光滑,易脱落。

发病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大蒜核盘菌SclerotiniaalliiSawada侵染引起。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或病部菌丝与健株直接接触后侵染发病。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有性阶段不产生或少见,主要以菌丝体和小菌核越冬。翌年小菌核萌发伸出菌丝或患部菌丝通过接触侵染扩展。病菌喜低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温度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葱小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3~5月。葱小菌核病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采收期。 地势低洼、积水严重、雨后受涝、偏施氮肥、过度密植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通常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重。

防治要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①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各地市场特点、消费习惯引种抗病新品种。②轮作换茬:发病地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2~3年,避免连年种植。③加强管理: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合理密植、防止种植过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及时清除病叶、集中深埋或销毁。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大葱黑斑病 下一篇葱地种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775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