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农人百科   

汤丰收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汤丰收,1960年生于河南省孟州市,河南农大毕业。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承担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实现我省花生科研“863”项目“零”的突破。
  汤丰收出生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人给他取名为“丰收”,以此寄托了全家人想吃饱饭的期望。
  从1986年河南农大毕业分配到农科院至今,汤丰收研究花生育种已20多个年头。人们都称他为“花生百事通”,因为他对花生何时播种、发芽,何时开花、结果,一株坐多少个果,花生的含油量、抗病性、抗旱性等,了如指掌。
  7月18日上午,办公室里的汤丰收白衬衣、西服裤,特精神。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却是:“我纯泥腿子一个,一年四季在乡下田间。”
“过去有这样的民谣,‘远看卖炭的,走近看是农科院的’,是说搞农的晒得黑;‘远看是要饭的,走近一问还是农科院的’,是说我们出差、做实验都背着装植株网袋自己挤公共汽车,跟逃荒要饭似的。”汤丰收说,每次出门,他都是挤长途汽车,出去一次得半个月,脚步踏遍半个省。虽苦,汤丰收却乐此不疲。
  上世纪80年代,河南的花生种植面积很小。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既要吃饱肚子,又要有钱花。而考虑到作为粮食大省的实际情况,结构调整还不能一味地扩大花生种植面积。为解决这些问题,汤丰收按照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采取麦垄套种,在高产的基础上培育出适合一年两熟的早熟品种,实现了“粮油双丰收”。
  继2000年豫花7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2006年“豫花15号”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豫花15号”是汤丰收的课题组围绕上述目标选育出的花生新品种,其含油量为56.25%,高于国家审(认)定的同类型大果品种及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所有花生品种;在示范推广中,“豫花15号”创造了60亩平均亩产571.5公斤的高产典型,高于全国平均产量近3倍;其对于具有毁灭性危害的网斑病的抗性达到高抗等级。目前该品种覆盖河南大果花生种植面积的40%以上,并逐渐形成了产、加、销相衔接的订单生产模式,在山东、河北、江苏等地迅速推广。
  过去作物患有病虫害就靠喷洒农药治理,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人的健康。近几年,河南也提出“两不”方针,而汤丰收选育的远杂9102品种的成活率可达80%~90%,在抗病性方面很有保证。
  花生好吃,其选育过程可谓十几年磨一剑。从第一年杂交开始,经过繁殖、单株选择、株行比较、株系比较、品系比较、多点试验、区域试验等,到真正能在生产中推广的品种。“如果将育种比作上学,那么不留级,最快也要10年才能选育一个优良品种。”汤丰收说,为缩短育种时间,他们有些工作需在海南完成,即“南繁北育”。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岗位科学家,汤丰收2011年主持的花生野生种优异种质发掘研究与新品种培育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他第三次获得此殊荣。
  许地山在《落花生》中称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不图虚名、有用而不张扬。汤丰收和他研究的花生一样,根植于厚土,默默奉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北京农学院 下一篇李中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381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1-14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