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畜禽疫病防治   

玉米粗缩病

标签: 玉米 病害 防治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在六、七十年代该病曾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近年北方冀、鲁、陕、晋、辽、津等省市暴发成灾。1997年全国发生233万hm2以上,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发展。其原因:一是玉米品种不抗病。二是玉米与小麦套种或与棉花、蔬菜等插花种植,粗缩病向棉区和菜区玉米田扩展。三是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是当前玉米种植制度有利于粗缩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四是冬季温暖干燥、春季少雨成为该病流行的有利气候条件。

玉米粗缩病

目录

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l/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蒙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雄,但半包被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该病除为害玉米、甜玉米外,还可为害大麦、小麦、燕麦、高粱、谷子等症状类似。

病原编辑本段回目录

      病原Maize rough dwarf virus简称MRDV,称玉米粗缩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球形,大小60—70nm,存在于感病植株叶片的凸起部分细胞中。钝化温度80℃,20℃可存活37天。

传播送径和发病条件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要靠灰飞虱(Delphacodes striatella)传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翌春迁入玉米田。此外冬小麦也是该病毒越冬场所之一。春季带毒的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l0叶期抗性增强。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潜育期10—20天。此外有报道云南丽江地区传毒昆虫为白背飞虱。玉米苗期是玉米粗缩病的敏感期。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狗尾草等是粗缩病毒越冬的主要寄主。粗缩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灰飞虱主要在麦田、绿肥田和杂草根际越冬,春季在大、小麦、杂草上,随后部分转移到水稻上繁殖,在玉米上不能繁殖。冬、春气候温暖干燥,夏季少雨有利灰飞虱发生。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及其自交系,普遍表现不抗粗缩病,感病品种多,如郑单2号、博单1号、群单105、寸夜l07发病重。套种、插花种植玉米的比例普遍增加,再加上毒源量大,粗缩病还有蔓延上升的可能。

防治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1)加强监测和预报,指导大田防治。

       (2)选用抗病品种如群壮101、京黄113、豫农704、2569×获白、西单7号、中单2号、中单4号、农单5号、郑单4号等较耐病。(2)提倡连片种植,避免单一抗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避免因插花种植和少部分玉米田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吻合,造成灰飞虱传毒。

       (3)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大面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提倡化学除草。

       (4)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减少传毒机会,提高玉米抗病力。

       (5)用呋喃丹等种衣剂或2%HA.玉米拌种剂及20%病毒A,分别按种子量0.2%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

       (6)玉米播种前后和苗期对玉米田及四周杂草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加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

       (7)玉米苗期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抗毒剂1号)3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8)也可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喷洒2.5%扑虱蚜乳油1000倍液及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混合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30—40kg,隔6—7天1次,连喷2—3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玉米田禾蓟马和稻简管蓟马 下一篇玉米黄呆蓟马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650 次
  • 编辑次数: 2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