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病虫防除   

病害循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概述

  病害循环(diseasee cycle)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延续发病的过程。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前,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场所经过传播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经不同的途径侵入、在寄主体内潜育、然后发病并形成繁殖体,又经过传播和再侵染,造成植物群体发病达到高峰。生长季节结束后,病原物又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冬或越夏,度过寄主的中断期或休眠期,到下一生长季节开始时,病害的发生过程又开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病害循环

  外文名:diseasee cycle

  越 冬:overwintering

  越 夏:oversummering

病害循环

  主要涉及4个问题:

  ①病原物的越冬(overwintering)或越夏(oversummering)。即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用什么方式、在何处存活,以度过寄主的中断期;病原物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侵染来源。

  ②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inoculum release)与传播(transmission)。涉及病原物的接种体如何脱离母体或离开寄主,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前者如有鞭毛的细菌或真菌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传播等,其传播的距离和范围有限;后者靠自然和人为因素传播,如气流传播、水流传播、生物传播和人为传播。

  ③侵染过程(pathogenesis)。初侵染和再侵染。经过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季节中苗木种植前进行病害防疫的首次侵染为初侵染,重复侵染为再侵染。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整个侵染循环仅有一个病程的成为单循环病害(如麦类黑穗病菌);在寄主生长季节中重复侵染多次引起发病,其侵染循环包括多个病程的成为多循环病害(如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等)。

  ④病害的发展和延续。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如何在植物群体中进行再次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场所

  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有许多病原物常潜伏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内部。有的附在表面或混杂其间越冬。当播种后,不仅植株本身发病,而且往往形成田间发病中心。种苗带病即是每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也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原因。如麦类黑穗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环腐病等。 

  田间病株:病原物可在多年生的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夏,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如茶树、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病菌。一年生的自生苗或野生寄主也常常是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如野生菜就是油菜病毒病的越夏场所,又如小麦锈病在自生苗上越夏。 

  病株残体:一般非专性寄生的病原物,都能在病株残体中越冬越夏。所谓病株体,主要是指寄主植物的秸杆、秸枝、落叶、落花、落果以及死根等各种形式的残余组织。白叶枯病都能在病草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土壤:土壤是多种病原物非常重要的越冬越夏场所。其具体形式常因病原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常以各种休眠体--闭囊壳、卵孢子、菌核、线虫的孢囊等,散落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如腐霉菌、丝核菌能生活在土壤中,引起植株生病。 

  但土壤中越冬越夏的病原物,一般都不能长期存活,因此轮作、间作、深耕均有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肥料:混有病原物的厩肥或用病株残体制的堆肥或栏肥,未经充分腐熟,也可成为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来源。 

  传病介体:昆虫是病毒传染的主要媒介。有的病毒既能在昆虫体内越冬,还可以在昆虫体内增殖。如水稻矮缩病病毒就是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繁殖的。

传播

  风力传播:多数真菌能产生大量孢子,孢子小而轻,便于风力传播。 

  雨水传播:许多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常粘聚在胶质物内,需要借雨滴的溅散和淋洗进行传播,特别是雨后流水和灌溉水可把病原物传播到更广的范围。 

  昆虫及其他动物传播:病毒类主要靠叶蝉、飞虱、蚜虫等刺吸式昆虫传播的。此外线虫、鸟类等也可以传播。 

  人为传播:人类在商业活动和各种农事操作中,常常无意识地帮助了病原物的传播。例如带病的种子和苗木,由于引种、换种,带有病原物的种子、农副产品等都可人为远距离传播,以致病区的扩大和新病区的形成。植物检疫的作用就是为了限制这种人为传播,防止危险性病害扩散。 

流行条件

  大量的感病寄主:每种病原物有一定的寄主范围,没有感病的寄主植物的存在,病害就不可能发生。因此,有大面积的感病品种,而且植株处于感病阶段,是引起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存在,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对于只有初侵染的病害来说,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的数量,即初侵染来源,对病害的流行有着先决性的影响。而再次侵染严重的病害,除初侵染来源外,再侵染重复多、潜育短期,对病害的流行常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这基础上,大量的病原物繁殖体还需要有效传播方式配合,才能在短期内把它们传播扩散,引起病害流行。 

  有适应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在感病寄主和病原物都具备的条件下,病害的流行就取决于环境条件。适宜于病原物的发展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病害就流行。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大蒜八大神奇的健康功效 下一篇潮塌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864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2-13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