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畜禽养殖   

黑龙江省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野猪(SHJscrofa)属偶蹄目猪科动物,我国只有1属1种。野猪在中国共有5个亚种:台湾亚种、川西亚种、新疆亚种、东北亚种、华南亚种。黑龙江省野猪系东北亚种,分布广泛,其分布区总面积可达20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的43.5%。全省野猪种群数量1.7~3.6万头(26470±9210),种群密度0.0909头/平方千米。

    特种野猪为采用野猪与家猪杂交而产生的后代,是经过改良后的野猪品种,包括F1、F2代等仔猪。特种野猪肉以其脂肪少、营养价值高、野味浓郁等特点,逐渐成为家猪的替代品和新型绿色保健食品。大力发展野猪养殖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广大农民、特别是广大林区职工脱贫致富、下岗职工再就业、企业及养猪场转产的好项目。特种野猪食量较少,一般1天喂2次即可,喜生食,食性杂,各种杂草、菜叶、植物根茎、作物秸秆等都可作为野猪的饲料。野猪的特点是喜食青绿饲料,可占日粮的50%以上,如果配合少量精饲料,即可养出健壮的野猪。养殖特种野猪的确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零风险的朝阳产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的需求量更大,显示出良好的养殖前景。

    特种野猪养殖业于1998年3月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面向全国推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南方省市得到了迅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可观。在部分领域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使饲养管理技术得到了加强;部分省市还成立了特种野猪饲养繁育中心,建立了特种野猪良种繁育基地,出售种猪和商品猪。

    1 养殖现状

    1.1 成绩

    1.1.1 野猪饲养从无到有 野猪驯养繁殖在黑龙江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野猪作为传统的狩猎动物,一直被人们直接从野外猎捕利用。人工驯养开展较晚,只是在近几年,为了满足野生动物产业发展的需要,人们才开始从野外捕捉一定数量的野猪个体,并开展驯养工作。属分散式饲养,不成规模,只建立了少量的人工饲养种群,属于饲养尝试阶段。

    1.1.2 建立了人工饲养繁殖基地 随着野生动物饲养业的迅猛发展,野猪驯养也随着开展起来。特别是近几年,野猪的驯养繁殖工作在黑龙江省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野猪的驯养基地,并开展了人工饲养研究工作。牡丹江林区、黑河林区发展较早,林区带动农区,饲养种群数量一般在100头左右,有的存栏数近300头。

    1.2 问题

    1.2.1 规模小而分散 目前特种野猪大多数为家庭作坊式养殖,规模小而分散,抗风险能力差,没有规模效益,没有像梅花鹿、乌鸡养殖那样形成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技术力量也较薄弱,从品种、设备、饲料、药品到产品加工,只是围着经验转,没有突破创新。

    1.2.2 各地发展不平衡 黑龙江省各区发展不平衡,牡丹江林区、黑河林区发展相对较快。

    1.2.3 母猪发情晚或不发情 在野猪驯养繁育过程中,由于多为野生引种,存在种母猪发情较晚或不能发情的现象,致使饲养种群较难扩大。

    1.2.4 饲料 野猪与家猪生活习性有较大不同,不能按家猪的饲料配比进行饲喂,饲料成为制约野猪人工饲养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尽快解决野猪复合饲料的研制问题,使特种野猪养殖早日走上产业化道路。

    2 发展建议

    2.1 加强管理和指导

    为实现黑龙江省特种野猪养殖规模化发展,各级政府要理顺特种野猪养殖业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指导,增加投入。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以及畜牧部门要由专人主抓该项工作,搞好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咨询服务、技术推广工作,真正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2.2 选择正确的杂交方式

    应该采用二元杂交,即用野猪作父本(含)、本地家猪作母本(早)进行杂交。最好用有色品种的杜洛洛克作母本,亦可用本地家猪作母本,以减轻产仔时的护理难度,提高生产性能,增强抗病力。

    2.3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准品种

    从事特种野猪养殖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意识,要发展大众需要的和当地没有的、有发展潜力的品种及产品,力创名牌品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与市场接轨的力度,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道路。

    2.4 降低成本,进行商品化生产

    特种野猪肉目前市场价格在80元/kg左右,产品售价相对较高,消费对象单一,普通居民很少问津。因此,应努力降低成本,走规模化生产之路,市场价格不超过40元/kg。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保证适度的利润,让一些适合家养的品种尽快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又让千家万户来消费,充分开拓巨大的潜在市场,这对发展特种野猪养殖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5 抓好科技投入,拉长产业链条

    目前黑龙江省特种野猪养殖业生产经营者多数未受过良好专业培训,只是靠长期积累的经验来经营管理,不利于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导致品种原有特性退化、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因此,各级专业技术部门在抓管理的同时,要认真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的素质,并从品种繁育、饲养管理、饲料配方、产品加工开发及包装增值等方面下大功夫,拉长产业链条,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春季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下一篇猪夏季中暑症的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722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