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 番禺区 >> 历史版本

最新历史版本 :番禺区 返回词条

       番禺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处在珠三角和穗港澳地理中心位置,总面积529.94平方公里,辖6镇10街,户籍人口85.6万人,登记在册来穗人员123.4万人。近年来,番禺围绕建设广州时尚创意宜居新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8.78亿元,增长8.5%,在中国市辖区投资潜力百强中排名第三。 番禺是华南枢纽之城。区内拥有亚洲最大的高铁客运枢纽站——广州南站,汇聚5条高铁、3条城际轨道、5条城市轨道,日均到发旅客数达26.31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华南第一门户”。以广州南站为中心,番禺构建起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一个半小时可达珠三角主要城市,10小时可达国内主要城市。番禺围绕广州南站规划建设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广州南站商务区,着力推动广州南站从交通枢纽向区域经济枢纽转变。广州南站商务区已成为粤桂黔三省区共建高铁经济带合作平台,正积极推进泛珠合作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永久会址与合作园区建设。番禺还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莲花山港,开通了直达香港的货运、客运航线。 番禺是岭南文化之城。自秦代设县至今,番禺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广东音乐之乡、岭南画派发源地。历史上涌现出广东音乐“何氏三杰”,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文化名人;拥有余荫山房、留耕堂及莲花山古采石场等513处历史文化古迹;孕育了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鳌鱼舞、飘色、乞巧、醒狮等民间艺术。番禺还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历来有“食在广州、味在番禺”的美誉。近年来,番禺以打造新岭南文化示范区为目标,成功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星海艺术节、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获得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番禺是时尚产业之城。番禺经济活跃,产业基础扎实、特色明显。汽车产业方面,形成了以广汽传祺为龙头,集汽车研发、生产、物流和零部件生产等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商贸业方面,规划建设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带、万博商务区等重大平台,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22亿元,增长11.1%。旅游业方面,拥有5A级景区长隆旅游度假区、以及莲花山旅游区、宝墨园、岭南印象园、广东科学中心等4A级景区,2015年接待游客3502.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8.56亿元。番禺还是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制造基地,生产珠宝产品占香港市场70%,2014年在国内首次承办“金伯利”进程全体大会和珠宝文化节,广东省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和广州钻石交易中心均落户番禺。动漫游戏、灯光音响独树一帜,动漫游戏机产品占全国60%市场份额,“锐丰音响”、“浩洋灯光”等品牌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产品主要供应商。 番禺是创业创新之城。区内有华南地区科教和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广州大学城,聚集12所高校、20余万师生,拥有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番禺以大学城为核心规划建设面积73平方公里的广州国际创新城,目前成为科技部与广东省共建“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中欧新型城镇化伙伴关系首批合作项目,并纳入国务院《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番禺还拥有包括创造“三资融合”模式的番禺节能科技园在内的多个民营科技园区,形成“一城多园”创新经济发展格局。全区现有科技型企业2000多家、企业研发机构15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1家,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番禺是开放活力之城。番禺历代为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开放包容成为番禺的城市精神内涵。番禺是著名的侨乡,100多万侨胞遍布全球,有华人华侨社团40多个,其中有13个是百年侨社,侨商侨领众多,为全区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搭建起了重要桥梁。近年来,番禺以构建全方位开放型城市为方向,与美国、德国、韩国10多个国家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外向型经济发达,深入推动“三互”大通关建设,出口实现“零等候”。全区现有外资企业2000多家,201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3.4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目录

[显示全部]

地理环境回目录

      番禺区地处广州市东南部,位于珠江三角洲及穗港澳的中心位置。距离香港38海里,距离澳门42海里,北与广州海珠区,南与广州南沙区接壤,东与东莞市,西与佛山市毗邻,处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中心。

    番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2℃,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番禺依山傍水、河网密布,是一个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的生态型城区。

     华南地区交通枢纽重地 番禺是联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联系广东省东西两翼的桥梁。区内有广州南站,有“六纵六横”为骨干的高、快速公路和广州地铁2、3、4、7号线及城轨广莞惠、广珠线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乘船到香港、开车到澳门只需1个多小时,是珠三角“1小时都市生活圈”的中心。 广州南站是泛珠地区最大的陆路交通枢纽,是4条高铁(京广、贵广、南广、广深港)始发站,可直达15个省(直辖市),是3条城际(广珠城际、广佛城际环线、广莞惠城际),5条地铁(广州地铁2号线、7号线、18号线、20号线,佛山地铁2号线),4条高快速路(东新、广珠西线、南大干线、广明高速)的交汇点。

人文历史回目录

     古邑番禺,人杰地灵,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番禺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这里有著名的广东音乐、风格独特的鳌鱼舞、飘色、乞巧等,其中沙湾(飘色、广东音乐)、大龙沙涌(鳌鱼舞)被国家文化部社图司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沙坑村、化龙、钟村、石楼、南村先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狮之乡”、“中国飘色文化之乡”、“中国龙狮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岭南文化艺术之乡”。番禺民间艺术丰富多样、精品纷呈,近年通过挖掘传承和创新,更在全国性的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五个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一)广东音乐和粤曲私伙局。粤剧、广东音乐与岭南画派被称为“岭南三秀”。广东音乐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番禺沙湾正是广东音乐的发祥地,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沙湾镇“中国民间艺术(广东音乐)之乡”的称号。著名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不朽篇章就诞生在这里,出自土生土长的“何氏三杰”之手。这里至今仍完整保留了三稔厅、何少霞故居、惠岩祠等重要的广东音乐遗址。而活跃在沙湾等地的“私伙局”活动更体现了广东音乐文化的传承2013年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就在番禺举行,来自全省50多支高水平的队伍同台斗艳。据不完全统计,番禺现有“私伙局”50多家,拥有“发烧友”数千之众,“私伙局”已成了番禺一道岭南传统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二)岭南画派。番禺南村员岗村人高剑父、高奇峰,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潜心研究日本及欧洲绘画,将中、西、东洋画法融为一体,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风格独特,与同为番禺人的陈树人先生成为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岭南画派是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派系之一,与京津派、海派鼎足而立。岭南画派创始人“二高一陈”曾师从“二居”(居巢、居廉),主张“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吸取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自成一格。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赵少昂即为番禺人。近年来,岭南画派传人杨之光、陈永锵先后在番禺建立美术学校和艺术工作室,大力推动岭南画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飘色。飘色是人物造型艺术。自唐、宋戏曲说书流行以后,民间便逐渐创造了另一种艺术形式——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戏曲、说书中的人物游行,俗称“赛色”,或称“彩色”。以后发展为在马上妆扮人物的称“马色”,在水上妆扮人物的称“水色”,在台面上妆扮凌空而起的人物的则称为“飘色”。番禺飘色活动主要有沙湾、南村员岗、化龙潭山等地,员岗飘色从江西传入,沙湾飘色学自员岗,潭山飘色则从福建蒲田传入。其中,沙湾、员岗等飘色是日色,紫坭的却是夜色,与佛山秋色一样在晚间游行。在每年春夜游行,所以叫“春色”。大石“夜色”当年颇有名气,“马色”则流行于新造、南村、化龙、石楼、沙头一带,各乡“神诞”出会均有马色助庆。番禺沙湾、南村和化龙谭山村三地的飘色更分别三次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四)民间龙狮凤舞、鳌鱼舞。番禺民间喜庆活动舞龙狮相当普遍,遇有农历新年和重要的乡会巡游(如钟村康公出会、沙湾三月三北帝诞、迎神赛会、市桥十乡会等)的日子,更是各方乡村的龙狮、凤舞、鳌鱼舞交替出场,各施展绝活,争奇斗艳,异彩纷呈。钟村是“中国龙狮文化之乡”,近年曾分别代表广东民间艺术上全国人民大会堂和法国参加欢乐节演出,饮誉中外。沙湾沙坑醒狮更已发展成番禺旅游文化产业之一,常年在南粤苑等接待各方游客。市桥珠坑醒狮也很突出,多次参加省港澳举行的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市桥三堂凤舞是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大龙沙涌“鳌鱼舞”是一带村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它源远流长,起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新奇独特的舞步和韵律是别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精华。 

(五)端午习俗和赛龙舟。番禺是水乡,河网众多,端午龙舟在番禺民间经久不衰,在番禺每年端午节期间各地均有组织赛龙、拜祭和走亲访友活动,并约俗形成三大龙船会,每年各乡按约定从农历五月初一起,轮流聚集比赛,吃“龙船饭”场面热闹。“龙船饭”更是非常淳朴慷慨的民风体现。在当地,一般在轮到本村龙舟景当日,家家户户大排筵席,广邀亲朋好友到家里吃喝,以多朋友到场为荣。另外,最为独特和吸引人还有相传为母龙产子广施福佑传说的,番禺大龙新桥村的“散龙膥”活动;以及起源于北宋,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化龙沙亭龙船乸崇拜。洛浦沙溪是亚洲最大的传统龙船制作基地。石楼是“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建有“中国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并举办了首届“中国龙舟文化节”。番禺还定期举办“莲花杯”和“禺山杯”龙舟赛,至今已举办了14届。 

(六)乞巧。乞巧源于久远的“拜七夕”(农历七月七)传说,经演化“摆七夕”,又称“七夕贡案”。传统农村妇女用手工制作的人偶塑像,配以精巧细致的服饰,内容以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主题鲜明、组成多组传统民间故事,如穆桂英挂帅、六国大封相、鹊桥会等。工艺精巧绝伦,造型惟妙惟肖、形神俱备、栩栩如,更充分体现作者善良、心灵手巧的一面,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每逢七夕前后,在番禺石碁镇凌边村和化龙镇谭山村一带有很浓郁的传统。2011年化龙镇谭山村更凭一组“七月七日长生殿”题材的大型乞巧贡案,勇夺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让这一番禺传统民间艺术大放异彩。

 (七)砖雕和灰塑。番禺历有2000多座具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现存较为完整的还有368间,遍布于城乡村落,其中沙湾留耕堂、南村光大堂和石楼善世堂更是闻名中外。番禺祠堂建筑上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和彩绘画等广泛采用,别具岭南特色,因此存世有很多集岭南建筑装饰大成的艺术精品。近年经番禺年轻的工艺大师何世良等的研究发掘,番禺砖雕更出类拔萃,建筑于宝墨园的大型砖雕《吐艳和鸣壁》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评为世界之最。灰塑在番禺也有很深的民间基础,近年经发掘和创新,已成为进入家庭厅堂的艺术装饰。 

(八)广彩和广绣。广彩是广府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广州一直是历史上通商口岸,广彩更以远销西方为主,受外销导向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的“织金彩瓷”,颜料可达十几种,彩绘色彩丰富艳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番禺广彩一直作为现代艺术收藏的首选。广绣在番禺历史悠久,番禺新造是广绣的发祥地之一,主要包括如今番禺新造(包括大学城小谷围)、南村一带。广绣曾名扬一时,在明代中后期已扬名海外,产品大量出口,到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当时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单广州一地就有技艺精湛的“花佬”(指男绣工,与其他绣种不同,广绣师傅历史上大多为男性)3000多人,而这其中有不少广绣名家都是从番禺新造、南村一带走进广州城的。现在新造南村一带坊间仍有不少传人。广绣著名的有一级工艺大师陈少芳等。

经济现状回目录

      请根据上面的目录名称在这里输入内容

乡风民俗回目录

      请根据上面的目录名称在这里输入内容

特产美食回目录

      请根据上面的目录名称在这里输入内容

旅游景点回目录

      请根据上面的目录名称在这里输入内容

农场企业回目录

      请根据上面的目录名称在这里输入内容

词条信息

版本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8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