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牛蛙养殖   

淡水牛蛙链球菌病防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牛蛙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牛蛙急性、大量死亡的疾病。

(一)病原

病原是非A非B血清型链球菌,从病畦的肝、腹水及脑中分离到。25℃培养72小时后,菌落直径0.5-1.0毫米,圆形,边缘光整,半透明,略隆起,淡青色,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极缓慢,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小菌落,在葡萄糖肉汤中生长稍好。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0.5-0.6米,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氧化酶及触酶阴性,CAMP阴性,葡萄糖0/F测定为发酵型产酸、末端产物为乳酸。对牛蛙的半致死量为1.3×106个菌。

从病蛙的肝、肾、心、脾、肌肉中分离到7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短链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在血琼脂培养基中30℃培养24小时,菌体大小分别为0.3微米、0.4微米、0.5微米;菌落均呈白色,直径约0.7毫米,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除9407菌为弱溶血外,其余均不溶血。7株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极缓慢,培养48小时,菌落直径仅0.3毫米;在含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30℃培养24小时,7株细菌都均匀生长,表面无菌膜。9407菌在17-38℃均能生长,其余6株菌在37℃以上及22℃以下均不能生长。7株菌的适宜pH为6.3-8.0,氯化钠含量在5%以下能生长,利用甘露醇、菊糖、棉子糖,在胆汁七叶灵中不生长。鉴定9407菌为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其余6株菌为丙型(γ)不溶血性链球菌。7株菌人工注射幼蛙12小时后,蛙开始蹲伏于水族箱角落,精神不振,陆续出现死亡,2-6天内基本都死亡,对照组则全部正常。

(二)流行情况

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病迅速,传染快,死亡率高,从发病到死亡常为2-3天,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1周内可导致整个养殖场饲养的蛙都发病,死亡率高达90%-100%。该病流行于夏季,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成蛙。

(三)症状

发病早期,病蛙外表无明显症状,仅体表失去光泽、呈灰黑色,活动及摄食均尚正常,一旦停食,病蛙伏于草丛阴湿处,四肢无力,肌肉失去弹性,蛙体瘫软,临死前头部低垂,口吐黏液,黏液中常伴有血丝,并常伴有舌头露出口腔的情况,病蛙很快死亡。剖开蛙腹腔,可见肝淤血呈紫红色、或缺血呈灰白色,胃与肠或肠与肠等处有套叠现象。叶雪平等报道胃肠无明显炎症,内无食物,但有少量黏液。陈晓凤等报道各脏器均有充血现象,尤以胃、肠壁最为明显。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五)预防措施

(1)养蛙场地、水体、工具及食台进行打扫(清除过多污泥)、消毒。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质饲料,泼洒复合光合细菌、玉垒菌等,保持环境优良、稳定,提高蛙抵抗力。

(六)治疗方法

(1)外泼消毒药2-3次。

(2)同时内服药饲,每千克蛙每天用强力霉素30毫克、或“蛙病宁6号”拌饲投喂,连喂5-7天。

(3)治愈后,隔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复合光合细菌及玉垒菌。并要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资料
[1].  淡水牛蛙链球菌病防治技术   http://www.xinnong.net/jishu/teyang/z910555/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淡水牛蛙腹水病的防治技术 下一篇淡水牛蛙爱德华氏菌病的防治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5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