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巴氏杆菌病   

貂病防治技术:貉巴氏杆菌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本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貉和多种毛皮动物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地方流行,给毛皮貉饲养业带来颇大经济损失。

1.病原

本病病原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组织涂片用美蓝染色,菌体两端浓染为其主要特点。本菌抵抗力不强。58℃20分钟杀死,各种消毒药都能很快杀死。

2.流行特点

麝鼠、貉、水貂、狐均易感,特别是幼龄毛皮动物最易感。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喂患有巴氏杆菌病动物饲料及副产品。被污染饲料和饮水也可引起本病流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皮肤、黏膜感染。经消化道感染时,本病发生突然,很快波及大量毛皮动物。如经呼吸道感染,则呈现地方性散发流行。

3.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一般病程12小时至2天,个别长达5~6天。貉常发生下痢,精神高度沉郁,食欲缺乏,有时呕吐,步行摇晃,粪中有血液和黏液,可视黏膜青紫,消瘦。当神经系统遭到损害时,伴发有痉挛和高度收缩的咀嚼运动,常在神经病症状发作后死亡。还有个别病例出现心悸和呼吸快,体温40.8~41.5℃。

4.解剖病理改变

在肋膜、心肌、心内膜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肺呈暗红色,有大小不等点状或弥散性出血症。肺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胃黏膜有点状或带状出血,有时出现溃疡。小肠黏膜有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在肠腔内常含有血液和黏液。

5.诊断

据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和临床症状只能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主要根据细菌学检查。

6.防治

(1)预防:定期进行巴氏杆菌苗的接种。严格防止饲料污染,对可疑肉类饲料要熟喂。建立健全兽医卫生制度,定期消毒,防止畜禽进入兽场。

(2)治疗:抗巴氏杆菌病血清注射,成貉皮下注10~30毫升。青霉素肌肉注射,貉每只20万~40万国际单位,每天3次;也可以投给复方新诺明,按每千克体重0.2~0.3克,每日1次拌料喂服。连续投药5~7天。
参考资料
[1].  貂病防治技术:貉巴氏杆菌病   http://www.xinnong.net/he/jishu/897149.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鸵鸟如何深加工 下一篇蝇蛆的 人工饲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05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19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