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经济作物种植   

马铃薯重大病害防控技术方案及用药指南

标签: 马铃薯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一、防控目标

        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100%,常发区防控处置率80%以上,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一)总体防控策略。实施以推广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为基础,种薯处理、健身栽培和预测预报指导下的药剂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时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二)分区防控重点

       1、高发区。包括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区、市)及湖北西部、陕西北部。防控重点是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发病前采取保护性药剂预防,发病后采取治疗性药剂和保护性药剂交替防治。

       2、常发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等省(区)。防控重点是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如遇适宜传播气象条件,采用保护性药剂加治疗性药剂防治。

       3、偶发区。主要包括山东、青海、福建、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加强病情监测,密切关注气象条件,一旦出现发病中心,立即采用治疗性药剂予以控制。

       三、防控措施

     (一)播期防治

       1、推广抗病脱毒种薯。各地在加强田间马铃薯品种抗病性监测基础上,选择抗性好的品种生产脱毒种薯推广,大力推广应用一级脱毒种薯进行商品薯生产。

       2、种薯处理。播种前淘汰病烂薯,提倡小种薯播种,需切块时,切刀用酒精、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种块可选用噁霜•锰锌或霜脲•锰锌等药剂拌种,旱作区可用马铃薯专用浸种剂加上述两种药剂混合拌种,种薯拌药后避光晾干播种。

       3、健身栽培。重视推广高垄、大垄栽培,晚疫病重发区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科学轮作等健身栽培措施。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方,可采取垄上播及平播后起垄等方式,降低薯块带菌率;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轮作。

     (二)生长期防治

       1、加强监测预警。采取系统监测与田间实查相结合,定点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确定防治最佳时期。

       2、中心病株处理。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连根及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或销毁,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霜脲•锰锌或氟菌•霜霉威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阻止病害扩展。

       3、控制徒长。在现蕾期当株高30~40厘米,且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

       4、药剂控病。从现蕾期始喷施1~2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氰霜唑、丙森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预防;田间见病后,重发区应立即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噁酮•霜脲氰、霜脲•锰锌等药剂喷雾防治2~4次,常发和偶发区根据监测预报选用上述药剂防治2~3次或用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均匀周到喷药,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重轮换用药,适当利用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效。

       5、收获前预防块茎感病。马铃薯收获前一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霜脲•锰锌或嘧菌酯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三)贮藏期管理

      入窖前剔除病薯和有伤口薯块,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贮藏前用硫磺、腐霉•百菌清或三氯异氰脲酸熏蒸消毒贮窖。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不高于75%。

       四、几种关键病害的化学防治措施

       1、马铃薯晚疫病

       可侵染马铃薯茎、叶、块茎并造成毁灭性损失的病害,堪称是马铃薯的头号杀手,它流行性强、危害重,在一个生长季可发生多次再侵染。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在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下,晚疫病最易流行成灾。在我国南方多雨省份发生普遍,病害严重发生时,植株提前枯死,产量损失高达20%~40%,甚至绝收。

       高发区化学防治措施:前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和代森锰锌,中后期交替喷施长持效期、内吸性治疗剂和保护剂,如氟吡菌胺•霜霉威和双炔酰菌胺。中心病株出现前7~10天喷施第一次药剂,用双炔酰菌胺或代森锰锌。

        常发区化学防治措施:前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而后期雨季来临后主要喷施内吸性治疗剂或保护兼治疗剂。在中心病株出现前7~10天喷施第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和双炔酰菌胺等。若到雨季喷施内吸性治疗剂或保护兼治疗剂,如霜脲氰•噁唑菌酮、烯酰吗啉•松脂酸铜、霜脲氰•丙森锌、霜脲氰•代森锰锌和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注意交替用药。

        偶发区化学防治措施:发现中心病株后即喷施内吸性治疗剂或保护兼治疗剂,如果气象条件不能满足晚疫病流行,则整个生长季可不喷施药剂。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可施用氟吡菌胺•霜霉威、霜脲氰•噁唑菌酮、霜脲氰•丙森锌和霜脲氰•代森锰锌等药剂喷施。施药间隔期为7~10天,一般全程喷施2~3次药即可。

        2、马铃薯早疫病

        早疫病也称轮纹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一般可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减产30%以上,严重时全株枯死。近年来在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和山东等省份发生与危害呈上升趋势,干燥高温条件下该病发生严重,特别在干旱地区或贫瘠地块因早疫病造成的损失要高于晚疫病。

        化学防治措施:一般在马铃薯盛花期后,田间下部叶片早疫病的病斑率达到5%时,进行早疫病的初次用药,以后每隔7~10天喷施一次,直至收获。目前,防控早疫病有效化学药剂包括嘧菌酯、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戊唑醇等,其中嘧菌酯防控效果最好。为了使药液能均匀喷施到叶片的正反两面,喷药时需不断改变喷头朝向,以保证施药效果。在块茎发生早疫病较严重的地方,马铃薯收获后,用代森锰锌药液喷施于块茎,可有效防止贮藏期块茎腐烂。

        3、马铃薯黑痣病

        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近年来,许多马铃薯主产区由于无法实现轮作倒茬而致使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了薯块的外观和商品价值。一般田块黑痣病发病株率在5%~10%,但发病严重的地块可达到70%~80%。

        化学防治措施:种薯处理为防种薯带病和土壤传染,播种薯块用甲基立枯磷、噻呋酰胺或咯菌腈等药剂稀释后拌种。井冈霉素也可防治黑痣病,播前用种块重量的0.3%均匀处理块茎能取得好的防效。若切块,切块面应沾上灶灰播种或采用福美双与戊菌隆混剂拌种。垄沟喷施种薯播种后覆土前,用嘧菌酯药液喷施到薯块和土壤中,亩用量30~50毫升,然后覆土。

        4、马铃薯疮痂病

        感病马铃薯表皮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疮疤,故称为疮痂病。疮痂病发生后,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病薯不耐贮藏,外观难看。感病后对马铃薯的品质影响很大,造成商品价值下降,一般可减产10%~30%,部分地块甚至减产40%以上。

        化学防治措施:一是用0.2%福尔马林溶液,将洗净的马铃薯浸种2小时,或用0.1%对苯二酚水溶液浸种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播种;二是在病田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药0.6~1公斤;三是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五、推荐用药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必须坚持尽量少用、适时使用、科学用药的原则,优先选择悬浮剂、水乳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液剂、可溶粉剂等环保剂型。为了有的放矢做好化学防治工作,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组织植保、农药等方面的专家,对马铃薯用药给出以下建议:

       1、马铃薯种薯处理,选用噁霜•锰锌、霜脲•锰锌等药剂拌种。

       2、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控,选用辛硫磷、晶体敌百虫、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

       3、马铃薯病害防控,选用氟菌•霜霉威、嘧菌酯、霜脲•锰锌、精甲霜•锰锌、烯酰吗啉、噁酮•霜脲氰、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百菌清、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病毒A、硫酸链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氢氧化铜、代森锰锌、氰霜唑、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嘧菌酯等。

       4、马铃薯贮藏前熏蒸消毒贮窖,选用硫磺、腐霉•百菌清、三氯异氰脲酸等。

参考资料
[1].  马铃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3Mzk2NA==&mid=208437776&idx=6&sn=acccd2b68f671bbfe3fd4a41a8e78899&scene=1&srcid=1017NfqEedj6jvsNbafoEUeK&key=b410d3164f5f798eedd7957469d1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猕猴桃果园如何土改 下一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80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