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植物百科   

东北人参

标签: 人参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长于北纬33—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

人参的别称是 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与琼珍灵芝东阿阿胶被称为中药国宝。

在中国,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古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推断,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极为繁盛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人参在植物界广为繁衍。世界范围内公认人参分布在北纬33-48度之间。我国本草文献的记载证实中国人参的分布与古地质学史,古生物史是相吻合的。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有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上的字,这是个典型的象形文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生着多个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下部则代表着人参的根茎,主根,侧根等。甲骨文始于商殷时代,距今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在3500年前我国就已经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字,并有准确可靠的记载。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人参的形态

人参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人参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0.5厘米。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人参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

人参人参









      生长环境

人参多生长在具有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的气候条件下,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一般生长在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5.5-6.2为宜。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分布范围

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东经117.5°-134°之间,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河北、山西、山东有引种。苏联、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主要品类

物种分类

  •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栽培特点分类

  • 普通参采用一次移栽,6年收获。
  • 边条参采用两次移栽,6-8年收获。
  • 石柱参主产辽宁宽甸。采用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培育15年左右收获。

加工方法分类

生晒参:连须根一起挖出,除净泥土,晒干。

红参:取园参水子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蒸2-3小时,至参根呈黄色,皮呈半透明状为宜,取出烘干或晒干。主要成品有红参、边条参等。

•糖参:取鲜参洗刷干净,置沸水中浸泡3-7分钟,捞出,再入凉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取出晒干,再经硫黄熏过。然后用特制的针沿参体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孔,浸于浓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时。取出后曝晒1天,再用湿毛巾打潮,使其软化,进行第2次扎孔,浸于浓糖汁中24小时。取出后,冲去浮糖,晒干或烤干。主要成品有白人参(为园参水子或移山参水子的加工品)、糖参(为各种鲜参的加工品)等。

•大力参:取鲜参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晒干。

•掐皮参:加工法与糖参相似,一般将参体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钟,约三成熟时,再将支根置沸水中约20分钟。参体经扎孔后放入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与内部分离,再用竹刀轻扎外皮,使成点状即成。[3] 

产地分类

  吉林人参(长白山人参)

•朝鲜人参(高丽参,别直参)

•西洋参

经济价值

美容

人参自古誉为“百草之王”“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且无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人参活性物质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是护肤美容的极品。

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后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

药用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1、《本经》:“味甘,微寒。”
2、《别录》:“微温,无毒。”
3、《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入脾、肺经。
1、《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2、《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
3、《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大剂15-5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
1、实证、热证忌服。
2、服人参当天或24小时内忌萝卜,忌茶,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
4、《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
5、《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6、《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7、《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8、《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9、忌与葡萄同吃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10、忌用五金炊具。
临床应用
     1、用于急救
大剂量的人参(15-50克)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2、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
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小剂量能提高血压,大剂量能降低血压。成人1日的常用量为0.2-3钱;人参浸膏(每毫升等于1克生药),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参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参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

3、对胃和肝脏疾病

    对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对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无明显影响。也有报告称人参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胃液总酸度增加。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疗条件下,服用人参对于防止转变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治疗糖尿病

    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或谓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药后仍可维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尿病人服人参后,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某些患者服人参后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5、对于精神病

    人参对无力型和无力-抑郁型精神病,无论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疗作用。也有认为,人参口服对器质性神经疾患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观症状,而无客观的明显治疗作用。

6、治疗神经衰弱

     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7、治疗阳痿

     人参在中药里,一般用作强壮剂,可以补养元气;近人的研究,证明它有增强性腺机能的作用。人参酊对于麻痹型、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的疗效,但对精神型无效;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8、与其它药物合用,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但临床上对于实症,如由于突然气壅而得的喘症,由于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症,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参。

化学成分
人参根中含人参皂甙0.4%,少量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份为人参烯(panacen,C15H24)0.072%。据报导从根中分离出皂甙类:人参皂甙A、B、C、D、E和(panaxosideA、B、C、D、E、F)等。人参皂甙A(C42H72O14),为人参皂甙Rg1(ginsenosideRg1)。人参皂甙B和C水解后产生人参三醇(panaxatriol)皂甙元,人参皂甙D、E和F水解后得20-表人参二醇(20-epiprotopanaxo-diol)皂甙元。又自乙醚提取物的低沸点部分分离出β-榄香烯(β-elemene,C15H24)。高沸点部分分离出人参炔醇(panaxynol,C17H26O)。此外尚含有单糖类:葡萄糖、果糖、蔗醣,三种三糖:葡萄糖-果糖-果糖、三聚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果糖,人参酸(为软脂酸、硬脂酸及亚油酸的混和物),多钟维生素(B1、B2、菸酸、菸酰胺、泛酸),多种氨基酸、胆碱、酶(麦芽糖酶、转化酶、酯酶),精胺(spermine)及胆胺(cholamine)。人参的地上部分含黄酮类化合物,人称人参黄甙(panasenoside)、三叶甙(trifolin)、山柰醇、人参皂甙、β-谷甾醇及糖类。

药方选录
1.治营卫气虚
四君子汤: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七         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
定志丸: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100克,人               参、白茯苓(去皮)各150克。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2.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
人参25克,熟附子50克。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3.止血后此药补之
独参汤:大人参(去芦)100克,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
4.治下痢噤口
人参、莲肉各15克。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15克。(《经验良方》)
5.治霍乱心烦躁
桂心1克(末),人参25克(去芦头)。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圣惠方》)
6.治虚疟发热
人参11克(二钱二分),雄黄25克(五钱)。为末,用粽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丹溪纂要》)
7.治元气虚脱症
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症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景岳全书》)。
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
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人参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
8.治肺脾心肾气虚症
人参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9.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
温胃煮散:人参末10克,生附子末2.5克,生姜0.5克(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10.治肺虚久咳
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50克。每服15克,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
11.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
人参蛤蚧散: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250克,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100克。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12.糖尿病气阴两伤,体倦乏力者
人参浸膏,每次5毫升,每日2次。
13.脾虚食少,倦怠无力,腹泻的人
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8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对重病、久病后体力恢复卓有成效。
14.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
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25克,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25克。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15.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人参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150克。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人参汤)
16.治消渴引饮无度
玉壶丸:人参、瓜蒌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17.治消渴引饮
人参为末,鸡孑清调服。每次5克,一日三、四服。(《纲目》)
18.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
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25克。为末,用10克,入飞罗面10克,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中藏经》)
19.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
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5克。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仁斋直指方》)
20.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
小地黄丸: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黄丸)

人参的形态人参的形态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牛忠喜烧饼 下一篇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218 次
  • 编辑次数: 2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