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现代农业   

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logologo


科技种业园区历经五年发展,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及“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并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种业科技特色基地、北京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和北京国际种业品种权交易创新基地。同时,成为国家打造“种子硅谷”的重要产业平台及促进于家务乡“四化同步”改革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产业抓手。

一、 园区产业发展建设的主要历程

(一) 促进土地流转,加快集约化经营

园区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北京市首家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本着依法合规、农民受益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目前已完成园区约3万亩土地实现集中流转,每亩土地流转金1500元,村集体每亩收取综合管理费200元作为村集体收入。因此,园区土地流转可实现农民土地收入4.5亿元,村集体收入增加600万元。

针对农村闲置劳动力问题,园区为土地流转人员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使其转移就业至二、三产业,获得工资性收入。截止至目前,园区已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每人平均年工资性收入约2万元,每年可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共计4000万元。

(二) 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种业

建园之初便开启了政府搭台企业运行的全新管理模式。管委会通过调研收集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种业公司则通过市场经济协调运营园区具体项目发展建设。成功吸引近60余家国内外知名种企及完成二期五万亩的土地规划,包括实际已完成建设面积约3万亩。2015年通过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体系,于9月成功孵化澳佳生态上市。

截至目前,入园上市企业已达6家,正在筹备上市农企2家,各企业投入资金已累计达到约30亿元。园区集约发展模式不仅为于家务乡域整体提供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也从实际经济上提振发展,截止2015年12月底,共引进园区注册企业的170家,税收总计为15052314元,比2014年全年税收总额2557062元增长12495252元,同比增长488%。

(三)  “育繁推一体化”循序渐进

运用“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加强与中国农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科院遗传所等高端院所的协作,不断促进提升入驻企业的种子新品种的开发、选育及大规模培育能力;建立专家院士及博士工作站、服务站为大格局推进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为促进商业化运行,园区将集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水产科学院以及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科研基地建设,携手聚富苑工业园区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推动科技产业在园区的快速落地。

未来,以种业科技发展为核心,将不断促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及高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除了财税上的收入外,也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充分把产业发展与农村社区组团建设衔接起来,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可能。

(四) 综合服务区建设

园区计划调整750亩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园区综合服务区,涵盖种业科研创新、企业孵化、综合展示、交易结算及公共服务等主要功能。目前,园区综合服务区一期276亩建设用地控规已于2013年1月份获市规委的批复,地块内总建设用地为18.41公顷,建筑规模为21.15万平方米。首先启动的研发中心项目总建设体量为5.9万平米,集高端科技服务、会议会展、籽种品种权交易以及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是园区科技价值核心。目前,已取得发改委立项,建设方案也得到区主管部门同意,预计2016年上半年可开工建设。

(五)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一是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完成智能管理、远程专家服务、设施农业和网络展示共享平台等功能,实现种业智能化。二是现代农作物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为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快捷高效、高通量的分子检测检验服务。三是种质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探索种质资源的协议共享机制模式,为种质资源基因挖掘和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全过程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商业化种质资源推广平台。四是作物品种权展示交易平台。北京国际种业品种权交易创新基地已挂牌,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国家种业科研成果交易平台建设,以构建现代种业交易体系为目标,搭建第三方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园区网络交易服务和种业交易结算的核心功能。

(六) 科技型人才社区已初见雏形

人才是实惠经济发展的核心,为加快高端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吸引人才集聚, 2014年2月成立北京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四家博士后工作站。同年5月,园区成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以及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园区已成功引入种业高端科技人才151名,其中博士后16人、博士35人、硕士100人,为下一步打造高端科技人才社区奠定了基础。

二、 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序推进

(一)搭建种业科技服务及成果价值评估体系

——种业园区科技服务体系。以种业园区科技服务平台为依托,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管委会将与于家务乡政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构建全新的科技服务产业运营体系,拟注册成立北京汇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孵化基地内研发中心、试验平台的建设运营主体,通过三年时间将该公司打造成为上市企业。

——种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采取“互联网+农业”理念,建立智慧种业发展模式,通过网络在线展示农作物新品种。结合科技部支持计划与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合作搭建农作物种业价值在线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高效、准确的价值评估服务,为种业园区品种权交易提供基础数据。

(二)融入“京津冀一体化”

园区于2014年9月5日,加盟北京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与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23家企事业单位就推动京津冀三地建设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达成合作。同时,2016年,园区将与大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为其在平台搭建和聚集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为加快国家种子“硅谷”建设及“四化同步”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按照汪洋副总理及安顺市长的讲话精神,融合于家务乡域发展需求,园区拟向国务院申请建设“国家现代种业创新试验示范区”,以此优化产业结构。其中集各功能完备的研发中心项目已取得立项、规划、环评等批复,并完成了征地材料上报,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手续的办理。

三、 齐聚行业精英,助推产业发展

通过定期举办良种展、学术论坛、参加行业内知名展会等进行推介活动。2012年起,园区定期举办“春、秋季良种展示周”,目前已连续举办三年,累计展示了近万个蔬菜新品种及特色作物品种,共吸引1万余人次的种企人员、经销商、种植大户及普通市民等现场进行观摩、交流,为国内外蔬菜种企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推介的合作平台。进入2016年,园区正在积极筹备第五届农作物新品种观摩周。各类展会的成功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外优秀种企作物新品种的交流、交易与成果转化。

据不完全统计,园区每年接待育种科普教研学生及观光游客30万次,其中每年举办国际籽种主题会展3~5次,国内籽种主题会展5~10次,每年有5000个以上国内外品种在园区内进行试验示范,吸引来之国内外300个科研、企业与生产单位参加展示和成果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乡域发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东昇集团 下一篇敬涛波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021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