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草莓种植   

草莓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症状特征及原因

    据初步观察和研究,在我国为害草莓的主要病毒病有:沿脉变色病毒病、皱叶病毒病、轻黄边病毒病和斑驳病毒病。其中暗脉病毒病发生最普遍。 沿脉变色病毒病的典型症状为脉间花叶,叶片黄化仅限叶肉部分,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呈明显的沿叶脉变色症。整株矮化,叶片变小,后期老叶还会出现深褐色坏死斑,产量下降。 皱叶病毒病常与脉暗病毒混合侵染,引起很大损失。症状特点是新叶端部皱缩不能正常展开,皱缩处黄化或干枯,其它叶片浓绿。全株矮化,结果少而小。 轻黄边病毒病在我国仅零星发生。主要病症是表现在新叶叶片沿叶缘褪绿变黄或成深色镶边,全株矮缩。 斑驳病毒病症状表现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隐约可见的镶嵌斑块。

    防治依据及方法

    ⒈由于长期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因此种苗自然带毒率很高,这些病株就成了传染源。为了克服这一点,采取茎尖培育无毒苗和花粉单倍体培育无毒苗,是保证无毒种苗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要建立灵敏、快速而准确的检测系统,对脱毒处理后的种苗进行是否达到真正无毒检测,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⒉这4种病毒病都是通过蚜虫来进行传毒,土壤真菌和线虫也可传毒。因此,防治蚜虫和土壤消毒,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

参考资料
[1].  草莓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http://www.shangxueba.com/jingyan/2889349.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 下一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63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