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草莓种植   

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症状: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只侵害草莓,春、秋两季,适逢土壤潮湿,真菌从根的顶端侵入后,向根心发展,使中心柱变为红褐色,这是该病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根变为黑褐色而腐烂。地上部先由基部叶的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再逐渐向上凋萎枯死。将根茎横切,在中心柱部位可见针点样褐变。

    发病规律:该真菌是一种低温性疫霉菌,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由病株、土壤、水和农具带菌传播,当地温20℃以下,卵孢子发芽侵入根部。地温在10℃左右、土壤水分多时发病重;地温在25℃,即使水分多发病也轻;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在焖湿情况下极易发病,重茬连作地,植株长势衰弱,发病重;重茬连作,土壤中的病菌积累多,是病害流行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老产区比新产区发病重;土壤瘠薄,缺乏有机肥及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发病重;过度密植,栽培垄过低,植株基部老叶多,垄土积水,通气不良都会导致发病严重。易感病品种、种质、种苗质量差,发病重。

    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现已育成并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有群星、三星、早光、戈雷拉、红岗特兰德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草莓品种,一要经常更新;二要进行检疫,不从疫区引种;三要选用健壮幼苗;四要对非抗病的幼苗进行药剂处理。

    2、合理轮作。新种草莓的耕地,第1~2年不发病或很少发病。凡有条件的地方,应勤轮作换茬,特别是实行水旱轮作更加有效。新植地要能排能灌,通透性良好。

    3、加强栽培管理。清洁果园,草莓生长期和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土壤热力消毒。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在光照最充分、气温较高的夏季7、8月份,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10天以上,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消毒土壤。高垄地膜栽培,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草莓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钾,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科学灌水,对草莓田灌水要及时、适当,掌握“头水晚,二水赶”的原则。一般栽培后及时浇水或叶面喷水可提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期。开花后至果实成熟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有条件的可进行滴灌或渗灌。小水浅灌,灌水时间以早、晚进行为好。

    4、化学防治。防治草莓根腐病关键是要抓“早”,从苗期抓起,从外地引进的种苗应及时摊开防止发热烧苗,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浸洗后,摊开晾干水分后种植。定植成活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代森锰锌600~800倍,连喷2次,每隔10天一次;开花前防治,盖膜前,行间撒施石灰,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有发现病株的田块采用淋根。注意轮换交替用药,加强根线虫的防治。

参考资料
[1].  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技术   http://www.shangxueba.com/jingyan/2888192.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西瓜病虫害的防治 下一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66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