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获得马铃薯脱毒种薯 首先将带毒薯在室内催芽,消毒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大约四个月后,茎尖分生组织长成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从大量植株中鉴定出确实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再经切段快繁和在温室和网棚内繁殖,获脱毒微型小薯或原种;再繁殖即可获得原种,原种再繁殖成一级种、二级种和三级种,经过上述途径获得的种薯一般统称为脱毒种薯。
生产上一般采用原种或一级、二、三级种。
二、脱毒马铃薯的性能和特点 1、脱掉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过程中也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所以,脱毒在一定时期内,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活力特别旺盛。
2、提高了产量。因为没有或很少有各种病毒和病害,脱毒种薯的生长势很强,原品种的特征和特性充分表现出来,增产十分显著,一般亩产1500-2500公斤,高产超3000公斤,脱毒薯比常规薯一般增产30-70%甚至翻番。
3、提高了质量。脱毒种薯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变大了,而且商品薯率大幅提高,极大地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疮疤等现象,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
三、脱毒种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为有效的发挥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收作用,提高脱毒种薯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配套其高产栽培技术。目前栽培技术有几种模式,一是免耕覆盖稻草,二是半免耕覆盖稻草,三是垄作双行高产栽培等,各有特点,现重点介绍最新栽培技术??免耕覆盖稻草高产栽培技术。
1、选好土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肥力中上水平,能排能灌的中、晚稻田块。 2、选好品种和级别
蔬菜型品种应选择紫花白、克新系列,东农303、金冠、会顺23、合作88等品种;出口型:费乌瑞它(荷兰十五号);加工型:大西洋。大西洋或荷兰十五号要求种薯级别最好是原种,其次是一级种,其它品种因抗病力较强可选择二级甚至三级种。
3、种薯处理 A、晒种。将买回的种薯摊开晒2-3天,每天晒3个小时左右,并常翻动。 B、切芽块。用消毒水浸泡过的刀切种薯,每块有2-3个芽眼,随切随用,防堆积。 C、种薯的消毒。将切好的种薯块放入0.1%高锰酸钾药液浸泡5分钟捞出备用,也可用草木灰蕉切口。
D、催芽。
为确保全苗、壮苗,种薯应催芽,以芽长1公分左右长度为佳。方法是:播前7?10天,用浓度为3-5毫克/升的“九二0”液浸种0.5-1.0小时,取出晾干后催芽。室内外均可进行,但应选地势较高,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照的地方。将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铺上3-4公分厚的湿沙,然后铺上消毒切好的种薯,再铺第二层沙,如此铺2-3层,最上面一层厚度4-5公分,再盖上稻草,如遇雨天要薄膜盖严防雨水进入苗床。经过6-7天就能发芽。然后根据芽长短粗细程度进行分级播种。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中、晚稻收获后,我区最佳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过早过迟都会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播种时稻田要挖畦开沟,一般畦宽为1.5-1.6米,沟宽0.2-0.3米,深0.15-0.2米。开沟挖起的泥土敲细,并均匀地铺在畦面上,使畦面上呈龟背形,利于畦面排水,播种时将种薯直接摆在畦面,芽眼向上,稍压,并在种薯上加少量细土,使之与土壤充分接触。
亩种植密度5000-6000株为佳。一般每畦4-5行。行距30-40公分,株距20-25公分,畦边各留20公分左右不播种。
5、覆盖稻草施足基肥 播种后在种薯上盖腐熟肥料,再盖上8-10公分厚稻草。覆盖稻草不宜过厚、过薄;过厚影响出苗,过薄漏光易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播种时一次施足基肥,一般不追肥,基肥一般亩施1500-2000公斤腐熟农家肥,三元(45%)复合肥50-6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00公斤。农家肥可作盖种用,而复合肥则应放在二株种薯的中间,总之,不能与种薯接触。
6、加强管理,适时收获 刚覆盖下的新稻草吸收水分少,易干燥,使薯苗受旱,可通过畦沟适量灌水,水层宜浅,并及时排水落干。出苗后须做抗旱保苗工作,保持湿润,遇严重干旱时及时灌跑马水,遇到暴雨要及时排水。
生长期不中耕除草,不追肥。
如发现苗早衰,则须用0.2%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液进行1-2次根外喷施。及时防治病虫害。虫害:主要防止地下害虫危害薯块,开沟后播种前亩用10%锌拌磷1公斤混细土,30公斤撒施沟内即可。有蚜虫可用吡虫啉等农药防治。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环腐病等。齐苗后每7-10天用甲霜灵锰锌800倍、抑快净、克露1500倍液喷雾,连喷3-4次,注意交叉用药。如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瑞毒霉8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75克加水75公斤全田喷洒防治。
适时收获,一般在茎叶逐渐正常枯黄,块茎趋于成熟时收获.收获选择晴天上午拨开稻草,把商品薯及其它薯分开集中堆放晾干,下午再装袋。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