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玉米种植   

玉米锈病防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玉米锈病是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卵形褐色小脓疱,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粉状物,即病菌复孢子,后其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复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量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四方面着手。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锈病的根本途径,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2)施用沤制的肥,增施磷钾肥,避免施过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另外,玉米收获后彻底消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这是减少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

    (4)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粉秀清,12.5%烯唑醇,连续防治2―3次。

参考资料
[1].  玉米锈病防治技术   http://www.shangxueba.com/jingyan/2850274.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09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