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甘薯种植   

蔬菜虫害--甘薯蜡龟甲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异名  甘薯褐龟甲、甘薯大龟甲。

    学名  我国有2个亚种:甘薯蜡龟甲指名亚种Laccoptera quadrimaculata quadrimaculata(Thunberg); 甘薯蜡龟甲尼泊尔亚种Laccoptera quadrimaculata nepalensis(Boheman)。

    分类  鞘翅目,铁甲科。

    寄主  甘薯等旋花科植物。

    分布  甲指名亚种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浙江、江苏;尼泊尔亚种分布于云南。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7.5~10毫米,宽6.4~8.6毫米,体近三角形。前胸背板和两鞘翅向外延伸部分为黄褐色半透明,有网状纹。其余部分暗褐色。在两鞘翅背面暗褐色里,有呈“干”字纹的黑色或黑褐色斑。触角11节,黄褐色,雌虫末端3节为黑色,雄虫末端5节为黑色。甲指名亚种在驼顶的黑色斑仅处于前坡;尼泊尔亚种肩瘤黑斑经常消失;顶的黑色斑覆盖于顶的全部;肩瘤黑斑经常存在。

    (2)卵:卵长约1.5毫米,宽0.5~0.7毫米,椭圆形,两端细小,褐色。覆于黄褐色胶膜中,单生,也有2粒并列一起的。

    (3)幼虫:幼虫末龄体长8~9毫米,宽7.5~8毫米,椭圆形,黑褐色。体周缘有16对黄褐色棘刺、尾须1对。前胸背板前方有1对凹陷不规则的半圆形眼斑。各龄蜕皮壳黏留于尾须上成串和略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粪疤,翻卷覆于体背上。

    (4)蛹:蛹淡黄褐色,前胸背板扁平,周缘生有硬刺,腹节两侧扩展成板状刺,蜕皮壳成串翻卷于蛹体背面。

    危害症状

    成、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边食边排粪便,虫口多时满田薯叶穿孔累累,影响生长。

    生活习性

    在广东每年3月中旬、在福建5月上中旬田间成虫陆续出现,9月上中旬成虫盛发。高温干旱季节此虫发生为害猖獗。幼虫移动性小,发生为害严重时,满田薯叶孔洞累累,影响甘薯生长。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蜡龟甲在广东一年发生6代,在福建一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

    (2)越冬及虫源:以成虫在杂草、土缝或越冬薯的茎蔓隐蔽处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甘薯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和田边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时,于黄昏开始喷洒90%晶体敌百虫12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50%倍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900倍液,用量1125升/公顷。

参考资料
[1].  蔬菜虫害--甘薯蜡龟甲   http://www.shangxueba.com/jingyan/2842218.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网箱养鱼防逃技术 下一篇毛蟹茶树机械化修剪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33 次
  • 更新时间: 201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