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冬天直到现在,慢性猪瘟一直困扰着养猪生产。猪瘟的临床表现为:低烧,厌食,便秘后转为拉稀,皮肤有出血点,或大片红紫、发绀,母猪多表现厌食、废食,严重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猪瘟的泛滥、继发或并发支原体、大肠杆菌等造成大量投药、大片死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环境方面的原因
河北省是养殖大省,仅保定地区存栏就有500多万头,几乎是家家养,户户有,少的一两头,多的几千头,农家院里养,地里建猪场养,饲养密度相当大,然而人们并不注意保护环境,病死猪到处丢弃,甚至为得到眼前利益,使病死猪流入市场造成环境污染,使生产进入恶性循环。
二、疫苗及疫苗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常用疫苗有三种猪瘟细胞活疫苗(H)、猪瘟乳兔组织活疫苗(Ⅰ)、猪瘟脾淋活疫苗(Ⅰ)。每头份的细胞苗和组织苗含毒量不一样,细胞苗每头份不低于750RID,组织苗每头份不低于150RID。(另注,牛体反应活疫苗,应慎用,因为牛病毒性腹泻严重干扰猪瘟免疫效果,结核病等病又是共患病,如携带结核杆菌可能引发结核感染,并引发公共卫生争端。此类疫苗的生产厂家应对所生产的疫苗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监测。)
2.三种疫苗的选用依据《兽医生物制品规程》及细胞苗和组织苗免疫平行试验结果得出:健康猪群接种,两种疫苗效果相当;如果紧急接种,组织苗优于细胞苗。原因是组织苗中的一些组织蛋白,特别是脾淋苗中的淋巴因子是一种免疫促进剂。但需注意的是,组织苗不能用于超前免疫,其对没有吃到初乳的仔猪可能诱发严重的接种反应。
3.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一般情况下25日龄~30日龄、55日龄~60日龄各免疫一次,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在猪瘟高发区,仔猪应进行超前免疫,即在哺食初乳前就进行免疫。免疫剂量:超前免疫用1头份细胞苗,其他免疫用4头份细胞苗或2头份乳兔组织苗或1头份脾淋苗。这样适当加大免疫剂量,可以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减少免疫猪带毒、排毒,阻断猪瘟亚临床感染。但加量过大如10头份、20头份没有必要,会造成浪费,同时也可能造成猪的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
4.不要过分依赖疫苗猪瘟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有毒力强弱之分。当病毒毒性较弱时,猪只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但当病毒毒性较强时,猪只此时抗体滴度高于16时,就不会被感染;如果低于16,甚至零滴度就会被感染。而猪的抗体滴度不仅取决于疫苗的质量,还取决于被侵袭猪的体质。任何一个厂家都不能保证它所生产的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当猪本身有病或有某些其他问题时免疫更容易失败而起不到免疫作用。
5.特别提醒母猪必须在配种前接种猪瘟疫苗。
6.疫苗的使用有严格的科学性,遇到特殊情况要向专家请教不同厂家的疫苗使用方法可能不同,所以使用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向厂家进行技术咨询。
三、动物本身的原因
1.从去年入冬以来,就没有下过一场大雪,今春也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空气干燥,污染严重,支原体泛滥,稍有不慎,就会患喘气病,再加上近年来猪副红细胞体病的普遍存在,烂耳病、圆环病毒病也伺机而入,猪只抵抗力、机体免疫力大大下降,这时疫苗的作用尤为重要,但同时也很难起作用,从而造成免疫失败。在猪瘟发病初期用猪瘟活疫苗紧急接种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发病后期则可能产生严重的接种反应,甚至死亡。
2.猪只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机体功能受损,降低机体免疫力,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3.细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严重损伤免疫系统,使猪只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强,特别是一些条件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4.接种疫苗期间或前后,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氯霉素等。
5.一些应激,如过冷、过热、密度过大、断奶、运输惊吓等都可影响机体疫苗的免疫反应。
6.患有猪瘟的猪绝对不可留作种用,因为它所产后代一定患有猪瘟,或对猪瘟有免疫耐受。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母猪怀孕后期与产后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农民养猪的常见误区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