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猪瘟   

猪瘟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

    一、发病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食入受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就能被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病猪的买卖,运输,尸体处理不当,肉品卫生检验不严,兽医卫生措施执行不力,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人动物和昆虫等都可成为间接的传染媒介,近些年来有较多是通过胎盘传染,使仔猪患病的发生和死亡率都较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体温升高,稽留热,病初便秘,粪呈羊粪球状,后腹泻,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小斑点,小的针尖状,大的出血斑,指压不褪色,急性病例,多在一周左右死亡。小猪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皮肤或皮下出血,全身各处的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呈现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肾脏色淡,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脾脏边缘梗死,喉头黏液,会厌软骨膀胱有出血点。全身粘膜,浆膜,心肺等有出血斑,齿龈和唇粘膜溃疡。

    慢性病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猪贫血消瘦。特征变化是回盲瓣形成纽扣状溃疡,且有出血斑或互相融合呈较大的溃疡坏死灶。

    近年来,发生较多的是温和型的猪瘟,它没有较明显的特征,后来可能出现全身发状紫或红,有的引起小猪顽固性拉稀。

    三、防治

    1.做好平时的防疫工作,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按说明注射,选择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母源抗体可推迟30天左右,一般首免20日龄,二免60日龄。母猪要在产前30-40天注射疫苗,公猪要每年两次春秋两季。对初生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可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已达成共识,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此方法日趋成熟,一般认为在超前一次免疫后应在60-70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才能保证大多数猪有能抵抗猪瘟感染的抗体水平。

    2.适当增加免疫剂量,消除亚临床感染,我国规定的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在猪瘟不稳定地区采用这一剂量,不足以切断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一新的亚临床感染这一恶性循环。所以许多学者认为适当提高2-3倍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可中和部分母源抗体。无论一年两次或一次免疫母猪所生仔猪,不宜在50日龄前免疫,50日龄时免疫须加大剂量。

    3.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要隔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4.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以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实施封闭管理,分群饲养,加强饲料及排泄物的管理,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5.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目前尚无特效药,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有重要意义。据报道,体重10kg用5头分剂量,每增加10kg体重,则疫苗用量增加5头分剂量;一次性大剂量肌肉注射,早期疗效可达80%,几个小时到24小时可显效。

参考资料
[1].  猪瘟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http://www.shangxueba.com/jingyan/2813941.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高低温情况猪饲养管理 下一篇饲养管理种公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55 次
  • 更新时间: 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