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灌溉施肥   

水稻节水灌溉有妙招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水稻节水灌溉有技术要点: 
    水稻浅湿灌溉即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适时落干、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间歇灌溉模式。操作要点如下:(1)浅水勤灌促返青、分蘖,水层深度0.5~3厘米。(2)分蘖后期及时晒田。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80%时,排干田水晒田7~10天,使耕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3)拔节孕穗期间歇灌溉。每次灌水后水层深3厘米,水耗尽后3~4天再灌水。(4)抽穗开花及乳熟期湿润灌溉。每次灌水水层深2厘米,水耗尽后3~4天再灌水。(5)黄熟期自然落干,遇雨排水。苏、锡、常地区普遍采用该技术,可节水10%~30%。  
    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技术  
    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是把浅水、湿润、间歇3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苗足烤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除移栽至分蘖前期和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2~3厘米浅水层外,其余生育期灌水上限为2~3厘米,下限指标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 70%~80%,一般灌水后间隔4~6天再灌水。该技术在淮安、扬州、泰州等地普遍应用,可节水25%~40%。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移栽至返青期田面保持0.5~2.5厘米的浅水层,返青以后田面不再建立水层。根据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特点,以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控制耕层土壤含水量在60%~80%),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较大幅度地减少水稻生理生态需水量。该技术在徐州、宿迁、盐城及宁镇丘陵地区广泛应用,可节水30%~45%。  
    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技术  
    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是指在旱育秧的基础上,在移栽后覆膜旱管,整个大田期田面不建立水层。根据根层土壤含水量下限指标和土壤表层地温来确定灌水时间,采用沟灌结合膜上灌溉。该技术在徐州、淮安部分地区进行研究应用,与浅水勤灌相比,可使灌溉定额减少50%~60%。

参考资料
[1].  水稻节水灌溉有妙招   http://bk.3456.tv/zhongzibk/4278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玉米缺锰的补救技巧 下一篇花生茎腐病病原及发病特点简介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813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