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鱼养殖   

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病原体〗 艾特韦病毒。

〖流行情况〗 主要流行于欧洲及我国东北等地。主要危害虹鳟、溪鳟等1龄鱼,人工感染可使河鳟、美国红点鲑、鮰苗、白鲑、湖鳟发病,但虹鳟与大麻哈鱼杂交的三倍体不感染,据报道温水性鱼类中的银鲫也有感染性。冬末春初,水温6~12℃为流行季节,8℃左右时最容易发病,15℃时零星发生。病鱼是重要的传染源,也可通过病鱼的排泄物等从水中传播。

〖症状〗 本病有三种类型

1.急性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病鱼体色发黑,贫血,眼球突出,眼和眼眶四周以及口腔上颚充血或出血,胸鳍基部及皮肤出血,鳃苍白或呈花斑状充血,肌肉脂肪组织、鳔、肠均有出血症状,肝、肾水肿,变性坏死,骨骼肌有时发生玻璃样变、坏死。

2.慢性型:感染后病程较长,死亡率低。病鱼体色发黑,眼显著突出,严重贫血,鳃丝肿胀,苍白贫血,很少出血,肌肉和内脏均有出血症状,并常拌有腹水;肝、肾、脾等颜色变浅。

3.神经性型:主要表现为病鱼运动异常,在水中静止、旋转运动、时而狂游、跳出水面或沉入水底,有时侧游。目检观察,腹腔收缩,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病程较慢,在数天内逐渐死亡,死亡率低。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用直接或间接荧光抗体法或抗血清中和试验。

〖防治方法〗

1. 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建立严格检疫制度,严格隔离病鱼,不得留作亲鱼。

2. 发现疫情要进行严格进行消毒,切断传染源,防治水污染,建立独立水体,强化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的消毒处理。

3. 鱼卵(已有眼点)用浓度为50克/立方米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浸浴15分钟。

4. 将大黄研成末,按每公斤鱼重用药5克的剂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喂5天为1疗程。

5. 把水温降低到10℃以下,可降低死亡率。

6. 发病早期用PVP-1拌饲投喂,每公斤鱼重每天用药1.64~1.91克,连喂15天。

7. 2500尾0.4克仔鱼投喂3毫克植物学凝素,分两次投喂,间隔15天,据报道对预防该病有一定效果。

参考资料
[1].  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http://27net.net/tid-6685/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罗非鱼的主要病害——亚硝酸盐中毒症 下一篇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9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