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是葡萄种质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保存方式。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相继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1951年,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调查、搜集并引种山葡萄优良类型,并用于选种和杂交育种。1952年,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兴城园艺试验场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原始材料圃,至1965年,保存品种200多个,同时进行了与东北山葡萄的杂交育种工作。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建立葡萄品种圃,同时开始收集保存葡萄野生资源材料。1960年,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建立的葡萄原始材料圃保存有300余个品种,至1966年,保存葡萄品种近600个。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结合山葡萄研究,建立了山葡萄品种资源圃。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果树和葡萄科研单位也搜集保存了部分葡萄野生种种质材料。1978年,原西北农业大学开始系统搜集、研究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建立了收集保存中国野生葡萄种类最多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我国野生葡萄20余个种和变种的100余个株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2个圃专门搜集保存葡萄种质材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桃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20个种和变种、916份材料,其中含野生葡萄14个种计45份种质材料。山西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太谷枣、葡萄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5个种、361份材料。此外,吉林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级果树种质寒地果树圃”搜集保存部分山葡萄种质资源材料。设在新疆、云南的果树种质圃也搜集保存部分葡萄种质资源材料。除上述单位外,我国各省(市、区)果树、葡萄研究与教学单位结合科研、教学也相应建立有葡萄种质资源圃、品种资源圃。1988年,吉林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进一步扩大了原有山葡萄品种资源圃,保存380多份山葡萄种质材料,每份材料保存6株。
新疆葡萄瓜类研究开发中心对原产新疆的地方品种进行了广泛收集和保存。上海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较系统地保存了原产我国南方的野生葡萄种质材料。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河北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也先后引进和调查、收集、保存着当地的葡萄野生种质材料。
种植保存是种质保存中最为方便、并便于进行观察研究利用的一种保存方式,但占地面积大,管理费用较高,且易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危害,造成种质丢失。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葡萄种质圃因冻害,损失种质材料颇多。一些单位因搬迁、基建等原因,种植材料也受到很大影响。但从观察研究和利用考虑,种植保存仍是当前葡萄种质材料保存的主要方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银芽柳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下一篇葡萄形态特征—根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