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资源环境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的简况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1.农业气候区划前期 中国专门的农业气候区划是在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学者编制的气候区划已有某些农业意义,特别是到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组织完成的<中国气候区划(初稿)),主要是以农、林、牧为考虑对象,其采用的区划指标与大农业有密切关系。其划分热量带指标用≥10℃积温和最冷候气温或最冷月气温,或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来表示。水分指标采用于燥指数(K),0.16系数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假定秦岭、淮河一带的可能蒸发量(E)和降水量(r)接近平衡而确定的。另外,在划分气候区域时,把日照作为划区重要指标之一,着重注意高原上和干旱地区日光的性质和对农作物丰产措施的作用。

2.近40年农业气候区划 近40余年来,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主要是配合农业区划工作开展而起步和发展的。

50年代末至1966年开始起步。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被列为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第一项任务。随后,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区划工作,不少省(自治区)做出了粗线条农业气候区划。

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又被列为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08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根据这一任务,在国家气象局主持下,全国范围普遍开展了农业气候区划工作。80年代后期,全国和各省区先后完成农业气候区划。现在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已有系列配套成果:全国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全国农林作物气候区划、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畜牧业气候区划以及相应的光、热、水资源数据集和各类图集,各省绝大多数地区和县也都在80年代末完成了农业气候调查和区划,这些成果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发展战咯布局中正日益显示出农业气候区划这一基础工作的巨大作用。

参考资料
[1].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的简况   http://27net.net/tid-4771/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牡蛎的种类—褶牡蛎 下一篇我国葡萄园施肥技术的变革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78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27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