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鱼养殖   

暴发性鱼病的发生规律——病原体(病毒)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病毒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茵器、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一般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随病毒种类不同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水平感染是指不同个体间通过直接接触或经过空气、水、昆虫等媒介将病毒传播。病毒在鱼群中可通过水、饵料以及与病毒或带毒鱼接触等进行传播。病毒由水平感染方式侵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有皮肤、鳃及消化道粘膜。垂直感染是指病毒出亲鱼的精子、卵子传给鱼苗。实际上在鱼群中暴发一种病毒性流行病常常是由多种因子(如水质、水温、群体密度、饲料、体质、防御机制和继发感染等)相互作用而造成的。

病毒侵入机体后.先在敏感细胞中增生.并向邻近细胞扩散形成局部感染处(有的不一定产生病变)。病毒进一步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继而经血液进入皮肤、内脏等敏感器官,并引起器官病变,最后再次形成病毒血症,出现全身感染的各种症状。

病毒感染的类型可大体分为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两大类。病毒感染后有明显症状的为显件感染,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又称潜伏感染。有的病毒潜伏期很长,当环境发生突变,或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发展为显性感染。而一旦症状山现,多为进行性亚急性发病,并造成严重后果。如近年来在广东等池危害较大的撅色暴发病就是一种可以有较长潜伏期的鱼类病毒病。

大多数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并见病毒是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因此较难治疗,目前对病毒病主要采取预防的方法。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最常见的鱼类病毒病。

参考资料
[1].  暴发性鱼病的发生规律——病原体(病毒)   http://27net.net/tid-5233/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粒重的关系 下一篇氯吡氰菊酯的作用特点和生物活性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69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