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葡萄种植   

20世纪后半期(1951~2000年)葡萄引种和应用概况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1949年以后,葡萄科研与生产受到国家重视。此后50年间,自国外引种共160多批次,引进品种2 100个左右,去除重复,约引进1 00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除了在北京、兴城等地的科研单位有较多保存外,主要保存在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有两个,分别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迄至1956年,我国先后选派3名大学生、4名研究生赴前苏联攻读葡萄专业,学成回国后在发展葡萄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带回很多葡萄品种。

1951~1966年,我国从东欧各国和前苏联引种约有33批次,共引入1 000多个品种,在长江以北各省市种植,形成葡萄引种、科研与生产的第一个高潮。此期引种带有相当的盲目性,譬如将大批欧亚种葡萄品种大面积种植在多雨的黄河故道地区,或将酿酒品种栽植在无酒厂收购的地方,因此,这批葡萄园很快即被淘汰,损失很大。

在此期间,城市近郊鲜食葡萄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北京地区,1962年葡萄园面积达800?hm2以上,年产葡萄超过11 500?t,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6倍。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和河北省昌黎地区,葡萄生产的发展也很快。但栽培的葡萄品种过于单一,主要是玫瑰香和龙眼,只有少量的莎巴珍珠、葡萄园皇后和保尔加尔等品种。

参考资料
[1].  20世纪后半期(1951~2000年)葡萄引种和应用概况   http://27net.net/tid-10160/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食用菌的药用价值——抗病毒效应 下一篇罗非鱼的稻田养殖—放养规格和数量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05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