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经济作物种植   

种植制度形成的气候背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1.热量资源丰富多样形成多样种植类型 牛国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从暖温带至热带占耕地65%的地区皆能复种,是中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冬季风控制期间,)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使越冬作物种植有多种类型,夏季风盛的7—8月,雨热同季,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小,使喜温作物分布很广,同时喜温作物与喜凉作物组合,可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复种。

2.降水资源分布不匀形成种植制度的地区差异 中国西部,属中旱、半干旱区,东部、南部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降水量的地区差异造成种植制度的地区差别。在有热量保证条件下,年降水量>800mm的地区可稻麦两熟;而黄淮平原≥O℃积温>5000℃的广大地区只有在年降水量>800mm的苏北地区才能稻麦两熟,否则需灌溉补充降水的差额。

3.光资源潜力大 中国大部分地区辐射强,光照充足。全国年总辐射多在376~700kJ/cm2,东部主要农业区为419~586kJ/cm2,西部为586~700kJ/cm2,高于东部,高值区处于青藏高原700~754kJ/cm2,次高值区在河西地区586~628kJ/cm2。

4.气候灾害频繁限制或影响种植制度的发展 中国的自然灾害有旱、涝、风、冻、病、虫等多种,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农业气候灾害占自然灾害的60%,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以气候灾害为最,据统计其中旱灾占55%,涝灾占33%。气候灾害频繁也是限制和影响中国种植制度发展和稳定的主要因素。

5.地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中国地形、地势复杂,高原、山地与丘陵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2/3以上,超过3000m的高山、高原占25%,东部地区的大型平原只占总面积的26%。有的山脉南北走向,有许多山系东西排列,在不同程度上大范围地影响了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分配。

海拔高度形成的温、水差别形成多种种植类型。例如云南高原,随高度的不同,呈寒温带一热带的垂直分布,大于10℃积温从1330~8800℃,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从11.3℃到6℃,作物的种植则从喜凉作物到三季玉米及麦一稻一稻三熟。

不同地形引起的水、热再分配。主要是山脉的屏障作用、南北坡向的区别以及小地形的影响等。东西走向的阴山、秦岭、大别山系、南岭等,冬季阻挡了从北部南下的冷空气,夏季对北上的湿润气流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农作物的种植突破纬度的界限。秦岭屏障的汉中盆地冬季温度比同纬度的南阳为高,雨水也匀调盛行稻麦两熟。南北走向的山脉,如太行山脉,冬季由于焚风作用,气流下沉,提高了温度,使北京比同纬度丹东1月平均气温增加5.3℃,丹东不能种冬小麦,而北京则可冬小麦与夏作物两熟。海南岛的五指山(东)、云南的哀牢山(西)的迎风坡,温度、降水条件都较好等,种双季稻的高度上升100m。

参考资料
[1].  种植制度形成的气候背景   http://27net.net/tid-5026/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葡萄人工诱变育种—葡萄化学药物诱变育种 下一篇网脉葡萄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24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