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鱼养殖   

鱼赤潮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病因〗 在海洋,特别是内湾及浅海区常常发生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异常繁殖,并高密度聚集,引起水质败坏、发臭、海水变色的现象,由于常出现红色,故叫赤潮。事实上,不同的赤潮生物引起的海水变色不同,有褐红色、桃红色、褐色、黄色、绿色、铅灰色、黑褐色等。近年来由于工农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工业日益增多,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海,造成河口、内湾及沿岸水域水质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导致赤潮发生频繁、发生的地区增加、危害的范围扩大。如日本濑户内海在1955年以前只发生过5次赤潮,1956~1965年发生59次,1973年以后每年发生300次;现已危及日本、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委内瑞拉、西班牙、英格兰、荷兰、挪威、新几内亚、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以色列、印度和我国等海域;赤潮生物已有130种以上,我国有近40种,主要属于甲藻中的夜光藻、多甲藻、膝沟藻和硅藻中的角毛藻、根管藻、细柱藻,此外还有蓝藻、金藻及原生动物等的一些种类;每次赤潮影响的范围从几十平方千米至上千平方千米,引起海产动物大批中毒死亡,有时甚至人和哺乳动物吃了赤潮区的贝类也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沿海养殖场如灌入这些水,也会引起养殖的海产动物大批死亡。赤潮主要发生在夏季、赤潮生物较集中分布在水的上层。

赤潮对渔业的危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类﹕(1)赤潮生物直接分泌毒素于水中,或在死后产生毒素。如膝沟藻、裸甲藻等宽)赤潮生物吸附于海产动物鳃上而引起窒息死亡,如夜光藻等;(3)在赤潮后期,由于大量赤潮生物死后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引起海产动物窒息而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环保工作,控制水质,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

(2)发生赤潮时,在增养殖海区可泼洒硫酸铜杀死害藻,或泼粘土以吸附有害物质。

(3)日本曾制造一种由金属帛成的防御赤潮侵袭的浮、沉式养殖师鱼的“濑户100型”装置,箱底设置阀门,当发生赤潮时,阀门立即关闭,充入氧气约40分钟,整个网箱就上浮,赤潮生物就无法进入箱内作恶。

(4)在养殖区周围海底铺设通气管,向上施放大量气泡,形成一道上下垂直的环流屏障,把赤潮与养殖区隔离开来,达到防御的目的。

(5)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在发生赤潮时,不进行排灌水。育苗最好用沙滤池滤水或沉淀池的水。

参考资料
[1].  鱼赤潮病   http://27net.net/tid-7053/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羊结核病 下一篇番茄栽培的主要技术—田间管理(追肥)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85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