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9天养殖,马尾藻藻体从15cm生长到100cm以上,200亩海区鲜海藻产量1000吨,以0.2元/斤卖给附近的鲍鱼场用作鲍鱼饲料,产值40万元,除生产成本20.6万元,收益约19.4万元。
文/图 广东省惠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吴晓萍 田志群 吕雪辉 庄锦亮 郑国珩
马尾藻(Sargassum)属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藻体多年生,可区分为固着器、主干、分枝和藻叶几部分。中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盛产于广东、广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岛、硇洲岛和涠洲岛。马尾藻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海藻,通常被用作饲料、藻胶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用作海藻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马尾藻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马尾藻的经济价值。同时,由于受到近海采捕、港口建设、采集贝类等因素影响,马尾藻的自然资源量在不断的下降,造成马尾藻供不应求。因此,开展马尾藻的人工增养殖已成为业内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马尾藻的人工增养殖,国内报道较少,笔者于2011年12月18日至2012年3月6日在广东省惠东县考洲洋老鼠洲海区开展了马尾藻人工增养殖的初步研究,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养殖场地
根据对广东省惠东县范和港坪仕岛海区的实地考察,发现在天然条件下,马尾藻生长的海区要求海水有一定的流速和波浪,透明度要大,营养盐供应充足。据此,我们在惠东县考洲洋老鼠洲沿岸选择了200亩海域进行马尾藻增养殖试验。该海区附近岩礁较多,沙质和石砾底,水较清,水质偏肥,海水透明度80cm,盐度20‰,pH值8.1,水深2-5m,适合马尾藻生长。
二、马尾藻种苗的采集
由于惠东县范和港坪仕岛海区有较多天然生长的马尾藻,所以研究试验的种苗全部来该海区。采取派潜水员到浅海岩礁潜水采集幼体马尾藻的方法获取种苗,用快艇运到养殖海区,人工把马尾藻苗夹在尼龙绳上进行养殖。人工养殖用的马尾藻种苗要求带假根、叶子宽大、色泽鲜艳呈黄褐色,藻体生长良好,干净、无其它附着物,分枝健壮且较多,长度15cm左右。藻体枯萎、分枝瘦小、色泽暗淡的不宜选作藻种。
三、养殖筏的制作
1、主要材料
直径0.8cm的尼龙绳、木桩、塑料浮子等。
2、制作方法
每个养殖木筏规格为60m×6m,四周用木桩固定,中间每隔30cm绑一根尼龙绳,尼龙绳两端绑在木桩上,共120根。每隔3.0m串一个塑料浮子,浮子的浮力能使藻体浮在水的表层。挂养马尾藻的距离以20-30cm为宜。
四、增养殖管理
1、苗种运输
选择在早上或傍晚等阴凉时间进行运输。种苗从海区采回后,要及时运往养殖海区,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太阳直射,经常喷洒些海水,以保持种苗湿润。
2、夹苗
夹苗选择在阳光不能直射的阴凉处进行。马尾藻生长较快,养成后藻体较大,宜采用0.8cm的尼龙绳作为苗绳。采用单棵夹苗的方式,每隔20-30cm插一棵约15cm的种苗。夹苗方法是用手张开尼龙绳,把假根插入即可。
3、补苗
由于苗夹的不紧,在下海和抖动尼龙绳清除附着物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掉苗现象。因此,要及时检查,发现掉苗的绳,尽早进行补苗。
4、清除附着物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检查马尾藻的生长发育情况。海区养殖马尾藻有时会有污泥等杂物附着在藻体上,影响马尾藻的生长。因此,要及时清除附着在藻体上的污泥等杂物,以保持马尾藻的正常生长。通过轻缓抖动尼龙绳和摆动藻体的方式来清除附着在藻体上的污泥等杂物,取得一定效果。
5、日常管理
定期测量海区盐度,以确定水体盐度适合马尾藻的生长;定期巡视养殖木筏,看看木架和绳子是否松动,尤其是海区风浪大的时候要提前进行加固,避免海水冲刷造成损失。
此外,海里面有种鱼叫篮子鱼(泥鯭)很喜欢吃食马尾藻,所以要定期对马尾藻捞起检查,看是否有鱼类吃食现象,如果吃食现象很严重,就要将养殖区域用围网围起来。
五、增养殖结果
从2011年11月下旬开始投放养殖,到2012年3月上旬止,经过79天的养殖,藻体从约15cm生长到100cm以上,最大藻体生长到250cm,重达3.5kg,200亩海区鲜海藻产量1000吨,以0.2元/斤卖给附近的鲍鱼场用作鲍鱼饲料,产值40万元,除生产成本20.6万元,收益约19.4万元(详见表1)。
六、存在问题
虽然马尾藻在人工增养殖的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但是,有关人工增养殖马尾藻的布苗密度、种苗大小的选择、藻体浮泥等杂物的去除、营养盐的控制、病害防治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马尾藻人工养殖的种苗还依靠采集天然种苗,对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尚处于研究阶段,种苗成为马尾藻大规模养殖的最大瓶颈,需加快进行马尾藻人工育苗的研究。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