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中极少检测到高致病的副溶血弧菌,而大多数是“黄菌”,在“黄菌”大量出现的池塘中,若控制失当,一样会出现EMS症状,所以有效地控制“黄菌”,对防治EMS同样的十分重要。经DNA鉴定,大部分的弧菌为创伤弧菌。微信号:ncbd0000
原载:《农财宝典·水产》2014年1月刊
作者:海一(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姜宗然
弧菌是目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头号杀手,危害极大,但并非不可控制。基于多年从事微生物研发和实践的工作基础,综合实验室实验及对虾养殖实践的成果,我们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有效抑制弧菌爆发方案,并在凡纳滨对虾养殖实践中得以验证。
2013年,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对虾前期死亡严重,甚至出现排唐塘象,导致对虾养殖成功率不高,而按照我们建立的养殖水环境弧菌控制方案养殖凡纳滨对虾,因EMS而导致凡纳滨对虾爆发性死亡的案例极少。
在此,将我们建立养殖水环境弧菌控制方案及其相关养殖实例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一、EMS还有创伤弧菌
EMS是不是只有Donald V Lightner教授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而引起的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检测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弧菌时发现,养殖水体中极少检测到高致病的副溶血弧菌(图1),而大多数是“黄菌”(图2),在“黄菌”大量出现的池塘中,若控制失当,一样会出现EMS症状,所以有效地控制“黄菌”,对防治EMS同样的十分重要。经DNA鉴定,大部分的弧菌为创伤弧菌(图3)。
二、“黄菌”和“绿菌”的误解
在和凡纳滨对虾养殖者交流时,经常听到养殖户在讨论对黄菌、黄绿菌、绿菌的不同危害,除去(图1)中这种典型的“绿菌”之外,大部分情况下,可能是大家认识上的误解。
我们平时所使用的TCBS培养基,在弧菌检测的前18个小时,大多数情况下菌斑呈黄色(图2),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斑会慢慢变成黄绿色直至绿色(图4),这与大家观察时间的不同有关。
再者,水体中平时偶尔会检测出来另外一种绿色的菌(图5),该菌像致病的“绿菌”,但生长繁殖缓慢,而且很难杀灭。经检测,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并非弧菌。
三、苗种的弧菌来源、控制及控制不当的危害
1、养殖户很多已经习惯了苗种携带弧菌的现实,在此我们不需要讨论苗种带菌好还是不好。
实际上,水体中的弧菌无处不在,即使凡纳滨对虾苗种不带弧菌,虾塘后的虾苗也会迅速的被弧菌感染。
2、育苗场弧菌的来源:所有的凡纳滨对虾育苗场的水的净化处理都是十分到位的,我们基本上没有在苗场的水源里检测到弧菌,那弧菌从哪里来的呢?
3、来自亲虾的生物饵料——沙蚕。在虾母阶段,只要是吃沙蚕,那弧菌就肯定逃脱不了了。为此,我们建议在虾母池使用微生物制剂控制弧菌数量,同时洗卵,这可大大提高孵化出的幼体后期培育的成活率。
4、来自幼体的生物饵料——丰年虫:在凡纳滨对虾幼体培育使用丰年虫阶段,控制弧菌更为关键,此阶段如果使用错误的化学方法控制弧菌,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对虾幼体肠道细胞发育,进而造成淡水以及无弧菌的池塘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出现大面积的“空肠空胃”症状。
5、苗场以及标粗场的弧菌的控制比养殖场更加困难,我们持续一年的实验已经结束,效果尚可,正在总结数据,估计在2014年2月份即可给大家一个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四、盲目消毒是造成凡纳滨对虾EMS爆发的一大诱因
1、我们一直反对盲目的消毒。我们积累了10多年研发、生产和应用微生物制剂经验,深知在开放性的养殖水环境中,弧菌的控制不可简单的以杀灭的方式来进行。
2、盲目的消毒,破坏了池塘菌群的平衡,打破了水体藻菌平衡,导致弧菌的繁殖速度快,消毒实际上是为弧菌提供了良好的快速生长机会。
3、实践中,曾连续观察到消毒后第三天,弧菌爆发,对虾发病的状况。
4、在必须消毒时,消毒后应从藻相及菌相方面进行双向补充调整。
五、虾塘弧菌(EMS)综合控制方案
尊重科学,遵循正确的养殖方案,不乱用药,用药次序不颠倒,是控制EMS爆发的首要条件。
1、苗种质量是关键,优质的苗种会减轻大量后期的管理用药成本。
2、提高警惕,经常检测弧菌,尤其在天气有变化时,十分重要。
3、日常检测弧菌时,如果感觉可能会超标,建议在检测的同时,就先使用“弧菌杀”予以控制,因为很可能等10几个小时你的检测结果出来了,虾已经开始发病了。
4、控制弧菌,尽量采用菌相+藻相+噬菌体的生物控制方案,不到非用不可,尽量减少消杀类产品的应用。选择好的微生物制剂很关键。
5、在对虾已经发病时,抗生素依然是内服的最佳选择。经药敏试验,各地的弧菌的抗药性都不同,差异很大,建议测试后对症下药,药敏测试非常的简单。
6、池塘底部的有机碎屑应注意定时处理。
7、根据情况,错时搭配内服乳酸菌、免疫多糖、毒素吸附剂、以及中草药护肝产品。
8、加大增氧,保持水体溶氧丰富,建议采用底部微管增氧,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