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对虾养殖   

高温天气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常见问题解析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随着夏季“三伏天”的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闷热,水中氧气的溶解度越来越小,温跃层也逐渐形成,使得在养殖管理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泥皮、底热、蓝藻、白便、慢料等一系列问题给养殖朋友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们通过仔细分析,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养殖朋友带来一些帮助,尽可能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成功率。

一、泥皮多

原因:泥皮主要是由底层的藻类和有机质组成,一般出现在池底干撒过石灰、漂白粉和铁锈底池塘,或是处理好底质并进水后没有及时培育好浮游藻类,或藻类倒掉后,水清透明度大,再加上光照强,直射池底,导致底部大量长起底栖藻类。

危害:泥皮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滋生大量的原生动物和细菌,上浮后容易被虾摄食,引发中毒和肠炎,导致抵抗力下降。长泥皮的水质pH值通常都高,刺激鳃丝导致鳃肿,进一步降低虾抵抗能力。

处理方法:连续使用“底居安”(放苗塘要配合“底加氧”解泥皮毒性)或“活底莱”,可抑杀泥皮,上浮后捞取或用“三环活力源(肥水型)”分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底热

在高温季节,很多池塘会出现“底热”现象。光脚踩下去,明显感觉脚底很热,从下往上慢慢变凉,有时有泡泡冒出来;用竹竿插底后拿起来用手摸有点烫手;底热的池塘容易出现底层缺氧,引起“虾跳”、“缺氧浮头”。

原因:在夏季闷热天,池塘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水的温度高,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从而形成“温跃层”。温跃层一旦形成,上层丰富的氧气不能传输到下层,下层的营养盐也不能补充到上层,久而久之,底层的有机物大量累积,厌氧菌大量繁殖,形成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的热量,出现底热。就像沼气池。底热的过程会加剧耗氧,加重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毒性。

处理方法:

(1)加大增氧,晚上使用“氧速保”预防缺氧。
(2)连续干撒“底居安”+“底加氧”,降低池底温度、补充池底溶氧、降解池底毒素。

三、淡水蓝藻多

原因:蓝藻是富营养化的表现。一般在高温、强光天气,水体和底部营养失衡,氮磷比低的情况下,容易大量发生。

危害:目前危害较大的是微囊藻类,蓝藻在存活时细胞完整,毒性较小,主要是pH值高引发碱中毒,如大量杀灭蓝藻时,细胞破裂后释放大量毒素,导致虾中毒性缺氧。所以放苗后尽量不要杀蓝藻,以换水、调控手段为主。对虾喜欢摄食蓝藻,但极难消化,常见肠道内有很多完整未消化的蓝藻,易引发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处理方法:1、多开增氧机,形成流水,抑制蓝藻的生长

2、连续使用“利菌多Ⅱ+利生多+活力碳”,以菌抑藻,补碳培养其他藻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四、白便多

原因:“白便”最初是从肝脏病变开始的,得了白便后不再吃料,白便的实质是肝脏的病变,加上肠道的病变,并不是吃了东西成了白便。严重的白便是不可恢复的,虾的腺管已经全部脱落,肠道里的黏膜上皮已经完全脱落了,无法再生长,无法恢复。白便关键在于预防,前期比较轻的用药有效果,中后期用药也是无效的。

预防:上料后加强营养“利多精+低聚糖-500+营养快线”,缩短喂料时间,做到少量多餐等,可有效预防白便。

治疗:轻微的白便可使用“大蒜粉”内服,“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增氧。严重时内服“氟多力+菌炎好迪”,待白便得到控制时,抗菌药停用,内服“利多精+营养快线+低聚糖-500”防反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吃料慢

原因:吃料慢有几种原因,对虾蜕壳、长纤毛虫、底热底臭、溶氧低、感染细菌病如肠炎烂鳃等。高温期吃料慢的主要原因是底热底臭、溶氧低、消化方面的疾病。发现慢料现象要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1、底层溶氧低:一般早上、中午慢料厉害,下午影响不大,且往往伴随虾跳。

处理方法:“底居安+底加氧”连续干撒3天,晚上使用“氧速保”强力增氧。

2、底热底臭:一般早上吃料正常,中午、下午慢料厉害。

处理方法:“底居安”干撒,连用3天。

3、细菌病:较长时间的慢料,不管是中午还是下午都加不上料,这有可能是有细菌感染导致。

(1)消化系统问题(肠炎、肝黄)。内服抗菌药处理。

(2)烂鳃。内服抗菌药处理。

参考资料
[1].  高温天气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常见问题解析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27667.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1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