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特种养殖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一、海蜇人工育苗

  1.准备工作

  育苗池用来蓄养种蜇与培养幼体,大型的容器都可以,最好是光滑的水泥池。

  附着基用于螅状体附着,任何坚硬无毒的物质皆可,规模生产最好用波纹板。

  其他卤虫孵化最好有专用的水泥池。加温及进、排水系统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的生产环境都可达到要求。

  2.亲蜇的来源

  亲蜇的来源一共有两种:一种为全人工培养型,主要适用于从自然海区采捕亲蜇十分困难的地区,如浙江沿海等。另一种为自然采捕性成熟的种蜇,根据采捕地点不同又可分为自然海区采捕和在人工放养的虾池内捕捞两种。相对于种蜇质量来说,无论是怀卵量还是个体大小,后一种都要比前一种好。而且从近两年养殖状况来看,养殖池采捕的海蜇由于种蜇间的亲缘关系而产生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表现为个体大小不均,小蜇居多。

  我公司位于辽东湾沿海,海区海蜇资源丰富。育苗所用种蜇全部为海捕,而且适应养殖户的要求,今年育苗所采用的种蜇全部为优质"红海蜇",即血衣颜色为红色的个体。

  3.产卵与孵化

  在繁殖盛期的自然水温下,未受精的卵经3小时~5小时便解体;受精卵经一段时间开始卵裂,然后发育为早期浮浪幼虫。

  4.人工孵化程序

  (1)蓄水和水处理种蜇进池前将水池刷洗干净,注入新海水,作为孵化池。在海水中加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来络合重金属离子,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2)性比搭配雌雄比以2∶1搭配为佳。亲蜇密度适宜,有利于雌雄个体之间相互诱导性产物排放。

  (3)抽样镜检移入亲蜇后,应不断从池底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产卵,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抽样观察一次,直到发现大量分裂卵或未受精卵不再受精为止。

  (4)孵化胚胎全部变为浮浪幼虫后,使用体积法定量。正常情况下孵化率在90%以上。

  5.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和管理

  (1)浮浪幼虫左旋自转,经过一段时间变态为螅状体。前端附着形成足和柄部,后端形成口和触手。如变态时未遇到附着基,则在浮游状态下变态,柄部向上倒悬浮于水面。柄端具粘性细胞,接触附着基时易于附着。浮浪幼虫变态为螅状体后,绝大多数附着于波纹板下侧。在螅状体附着后应适时添加新鲜海水。

  (2)螅状幼体培育池加满水后,一般采取以下四条管理措施:第一控制光照,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上大量繁殖,以提高螅状幼体成活率;第二保持温度,秋末池内水温降至10℃以下后,室内应有保暖设施,以维持池水温度在5℃~10℃为好,春季当室内水温上升至适宜温度时,螅状幼体开始出现横裂生殖,随后释放碟状幼体;第三适时投饵,以轮虫、挠足类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等为饵料,投喂频次依水温及摄食状况而定,一般每日一次即可。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浅黄色,饥饿时呈苍白色,故投喂频次和投饵量可根据螅状体体色深浅酌情增减,主要以镜检为准;第四适时换水,螅状幼体个体小,少动,耗氧量低,代谢产物较少。在20℃以下,水温低,代谢慢,没有必要频频换水。换水时用虹吸法从池底吸出有沉淀物的海水,再加入等量新鲜海水。

  (3)螅状体的体侧长出一条匍匐茎,以其末端附着,形成新落足点。原柄部末端逐渐脱离附着点。形成足囊的过程可连续进行,一般个体可形成一到十几个足囊。足囊形成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从自顶部萌发出新的螅状体。新螅状体在生长中和长成后,同样可形成新足囊并萌发出一代螅状幼体。

9 1 2 8 :

参考资料
[1].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5809.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海蜇的繁殖习性及形态介绍 下一篇谨防育珠蚌斧足糜烂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000 次
  • 更新时间: 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