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农药   

如何防治西葫芦菌核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西葫芦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为害果实及茎蔓,在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最容易发生,严重影响了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为大家介绍了防治西葫芦菌核病的相关知识,详情如下:

如何防治西葫芦菌核病

  西葫芦菌核病发生特点

  西葫芦菌核病为真菌性病害。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内越冬,通过残败花瓣的表皮或伤口侵入植株体内,借助于气流或田间作业进行传播。当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易发病。

  西葫芦菌核病危害症状

  菌核病主要危害西葫芦的茎蔓和果实。茎蔓染病后呈褐色水浸状斑块,逐渐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的茎叶受其影响而萎蔫枯死。病果在花蒂部位呈现水浸状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

如何防治西葫芦菌核病

  西葫芦菌核病传播途径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或遗留在土中的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放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花瓣或叶片,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种株混入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南方2-4月及11-12月适其发病,北方3-5月发生多。本菌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此外,定植期对发病有一定影响。

  西葫芦菌核病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最好与与水生作物轮作,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并对地表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2、播前种子用10%盐水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漂种2-3次,汰除菌核,加强苗期管理,合理密植,移栽后及时浇透缓苗水,随后合理追肥、适度浇水,在西葫芦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一次,增粗瓜蒂,强化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使西葫芦高产优质。

  3、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可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50克,熏1夜,隔8-10天1次;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

  4、药剂防治,发病后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参考资料
[1].  如何防治西葫芦菌核病   http://www.haonongzi.com/news/20160407/111224.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常见芦笋病虫害防治方法总结 下一篇西葫芦枯萎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23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