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畜禽养殖   

寒冷季节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较易患的一种肠道急性、致死性很强的传染病,该病可造成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发育不良或育成率低,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病原许多大肠杆菌是有益的,但也有一些类型(血清型、菌株)的大肠杆菌是有害的,他们依靠其菌毛粘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植,产生肠毒素、水肿素、内毒素等而引起致病作用,被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很多,但在一个猪场引起仔猪黄、白痢病的主要菌株一般只有几种,同时主要致病菌株毒力或菌型常会发生变化,了解这些情况对该病防治十分重要。引起仔猪白痢的病原除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有肠道菌群失调、轮状病毒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的情况。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在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活不超过1个月,在寒冷干燥情况下存活时间较久,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仔猪黄痢(又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1)主要感染出生后1周内仔猪,最早的可在出生后数小时发病,但以1~3日龄最为常见,1周龄后很少发生。
  
  (2)同窝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可达90%~100%,有时存活1~2头仔猪也成为“僵猪”,被淘汰,但不同窝之间仔猪发病与否差异很大。
  
  (3)头胎分娩所产仔猪发病严重,后随胎次的增加,母猪年龄增大,其仔猪发病情况将逐渐减轻。
  
  (4)该病一年四季发生,但在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圈栏潮湿、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增加。
  
  (5)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便排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乳头、皮肤和周围环境、用具,造成仔猪食入感染。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仔猪大肠杆菌病)(1)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较多见,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生。
  
  (2)一窝仔猪中发病常有先后,拖延10余天才停止。
  
  (3)各窝仔猪发病轻重程度不同,有的发病多,有的发病少,有的不发病,一般发病率约50%,病死率较低。
  
  (4)发病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状况关系很大,在冬、春季节气温剧变,阴雨、潮湿、保暖不良,母乳不足或过多,母猪饲料突然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会诱发该病。
  
  临床症状仔猪黄痢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多在12小时左右突然有1~2头全身衰弱很快死亡,同窝其他猪也相继发病。排黄色糊状稀便,常含有小气泡或凝乳块,有腥臭味,在扑捉、挣扎和鸣叫时,肛门冒出稀粪,拉稀愈来愈严重,次数频繁,肛门松弛,不由自主流出稀粪,沾污仔猪及母猪全身,使白色母猪及仔猪全身被粪便污染成黄褐色,病猪迅速消瘦、脱水,精神沉郁,不吃奶,常卧伏于母猪身上或产床一角昏迷而死亡。
  
  仔猪白痢仔猪突然拉稀,开始为浆糊样粪便,继而变成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下痢,气味腥臭,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但精神不振,怕冷,逐渐消瘦,拱背,毛皮粗糙无光,发育迟缓。病程3~7天,绝大部分病猪可以康复,病重的多在1周左右死亡,或在病愈后复发。
  
  诊断仔猪黄痢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便,同窝仔猪几乎同时发病,高度死亡率,而母猪健康无异常,可初步诊断为该病。
  
  仔猪白痢根据10~30日龄同窝哺乳仔猪在短时内相继发病,排白色浆糊样稀粪,发病数量不等,并有反复现象,病猪体温不高等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做细菌分离和血清型鉴定。
  
  防治措施一般性或基础性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严防因引种而从饲料、饮水和用具中带入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引起该病的暴发。
  
  (2)母猪喂全价饲料,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不可过高过低,饲料量不可过多过少。
  
  (3)抓好母猪产前及产后的管理。产房在使用前要彻底冲洗和反复消毒,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母猪产仔前要做好乳房的清洗和消毒。
  
  (4)做好仔猪的保暖防寒。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0℃~25℃,保暖箱中温度保持在28℃~30℃。如果仔猪没有合适的环境温度,很难防止黄、白痢的发生。
  
  (5)使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并尽量保持乳汁充足。仔猪7日龄开始用优质乳猪颗粒料引诱仔猪尽早开食吃料。
  
  (6)在保温的条件下,充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
  
  免疫预防
  
  (1)商品疫苗。目前已有多种预防仔猪黄、白痢的疫苗可供选用,如弱毒苗、灭活苗、全菌体苗和基因工程苗等,还分为二价苗、三价苗及四价苗等。有的须注射,有的也可口服。初产母猪场及发病较严重的猪场应在母猪产前40天和产前20天各接种1次,一般的可在母猪产前20天接种一次。
  
  (2)用患病仔猪粪便免疫。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明显的地区性、多样性,所以目前生产的商品疫苗有时免疫效果不好,但用患病仔猪粪便喂服进行免疫的方法针对性强,方法简单,而且效果很好,尤其适合于中、小型猪场及养猪户使用。方法是于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收集患黄、白痢病仔猪排出的新鲜粪便,混入少量饲料中,喂给母猪各1次。但应注意,喂给含黄、白痢病仔猪粪便的饲料,应盛在一小盆中逐头喂给母猪,用过的小盆应进行消毒,并在以后的数天内,连续用消毒药水对圈舍消毒,以减少散菌。在喂含粪便饲料后的几天内,母猪饲料中不应含有抗菌药物,同时期也不要用抗菌药物给母猪做治疗。也可将因患黄、白痢刚刚死亡或接近死亡的仔猪,剖开腹腔,将结肠和直肠中黄稀粪便挤出来,拌入饲料中喂给产前40天和20天母猪各1次。目前一般使用的免疫方法,对预防发生仔猪黄痢病效果较好,对预防仔猪白痢的效果不够理想。
  
  ③药物预防。母猪产前7天及产后当日各注射长效抗菌药物1次,或用青霉素800万单位混合链霉素200万单位注射,每天2次,于产前、产后各注射3天。或给初生仔猪在未吃奶前灌服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并根据情况在以后2~3天内,每天2次,连续灌服。还可在初生仔猪未吃奶前,灌服益生素类微生态制剂,但此类药物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为预防仔猪白痢的发生,还应在仔猪出生后2~3天及7~10天各注射牲血素1~2毫升,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饲料中加入柠檬酸0.5%~1.0%,也有减少发病的作用。近两年我国有些单位研制成功抗猪大肠杆菌鸡蛋黄液或蛋黄粉,并已有商品出售,用于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病有良好效果,但一定要选用优质、新鲜的产品。还应注意,仔猪患黄痢病时往往是先有一两头仔猪突然发病急速死亡,然后全窝发病死亡,所以应在发现有一两头仔猪发病死亡时,立即对尚未发病的同窝仔猪,用药物预防性注射数次,以减少发病。

  (4)药物治疗。在发病的早期可用新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等0.15~0.25克,或庆大霉素4万~8万单位,每天灌服2~3次,连续3~4天。应用抗猪大肠杆菌鸡蛋黄液或蛋黄粉治疗也有较好疗效。应特别提醒,对仔猪黄、白痢病的治疗,经口服或胃管投服给药的治疗效果,远比注射的治疗效果好,但在仔猪已发生大肠杆菌全身性感染时,应配合上述几种药物的注射。在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数次拉稀停止病情转好后,可改用微生态制剂灌服或拌料7~10天,以帮助仔猪肠道建立正常菌群,防止病的复发,并可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长发育速度。仔猪患黄、白痢病时严重脱水是造成仔猪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应灌服或让仔猪充分饮用口服补液盐(配方是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温开水1000毫升)溶液,应1天多次。药液要临时配制,保持新鲜干净。仔猪出现水样腹泻时,可口服或注射少量阿托品或654-2(山莨菪碱),也可灌服复方苯乙哌咤片,每天2~3次,在水泻停止后,应立即停用。对仔猪黄、白痢病的治疗是被动性的,尤其是仔猪黄痢病,由于大肠杆菌的毒素强烈等原因,它发病急,病势重,病程短,治疗效果大多不好,或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所以仍应将预防发病放在首位。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冬季应该预防猪疥螨病 下一篇猪群真假“蓝耳病”要分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6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