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种植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今天来看下平菇种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很多方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吧!玉米芯和秸秆中有机质含量相对棉籽壳偏低,以前有菇农采用压块种植的方式,但是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棚室空间利用率低、湿度难控、出菇不齐、平菇商品性差等问题。建议菇农仍采用菌袋栽培,可换用大菌袋,后期管理上也应仔细,避免出菇不良、长势差、菇片薄等问题的发生。
首先,加强补水保湿,提高出菇率。
进入出菇期后,应注意菌袋的水分充足,水分偏低、湿度过小,极易形成老化的菌皮,影响下茬菇的产生。因此,在出菇期要及时补水保湿,菇棚地面要经常灌水保持湿润,每天向地面、空中、墙壁及出菇的菌块喷水2-3次,使空气湿度达到85%—90%。要注意,不能往刚现蕾、尚未成型的小菇上喷重水。
另外,大菌袋出菇面较大,子实体菇片较散、较薄,而玉米芯和秸秆营养消耗大,应该及时追肥,当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平菇转潮王、菇多生、菇耳高能源等。
其次,头茬菇采收后,营养补充需及时。
利用玉米芯及秸秆栽培平菇,后期营养不足的问题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二茬菇就要及时补充营养,可按照平菇转潮王稀释500倍、菇耳高能源300倍或菇多生200倍溶于水配成营养液,使用补水针进行补水;也可以将营养液倾倒在菌块顶端的水槽中,让其自然渗透到菌块中,让菌丝自然吸收。补充原则按照采多少菇补充多少营养液,切忌将营养液注入过多。
最后,病害早预防,提高商品性。
潮湿的环境下病害多发,尤其是细菌性病害。第一茬菇采收后,在菌块表面形成伤口较多,为有害细菌侵染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了保证棚内湿度,喷水一般较多,湿度较大,也给细菌性病害侵染创造了条件。因此,第一茬菇采收后,要及时清除老菇根,加强棚内环境调控,抑制病原菌侵染。白天,菇棚棚面可采用放“花帘”措施,为菇棚创造散射光环境。另外,可喷施霉斑净、农用链霉素、细菌杀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发生,隔7天左右喷洒一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定植后易有病害记得补肥哦 下一篇详解在冷天管理反季节作物的方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