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泥鳅是营养丰富的水产动物,自古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珍品佳肴,泥鳅养殖产业也因此发展迅猛,且前景越来越好。但随着泥鳅养殖产业的逐渐壮大,病害也逐渐呈现易发频发态势,特别是随着春夏季水温逐渐升高,池水易恶化,病害易发,因此,应全力做好此阶段的病害防治工作。

    真菌性疾病防治

    水霉病

    由于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症状为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防治方法:①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②也可用浓度为10mg/L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鳃霉病

    由鳃霉菌感染泥鳅鳃而引起。症状为病鳅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鳃上有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镜检可见鳃上有大量霉菌。

    防治方法:①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②用碘制剂配合食盐水全池泼洒,可同时杀细菌和灭真菌;③内服水霉药与杀菌药。

    寄生虫疾病防治

    小瓜虫病

    由小瓜虫寄生到鳅体上引起。症状为病鳅皮肤、鳍、鳃等处布满囊泡,表现为许多小白点,由于虫体的破坏和继发性细菌感染,使得病鳅体表黏液增多,鳍条腐烂,病鱼消瘦,游动异常,最后窒息而亡。

    防治方法:①放鳅苗前,用1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洗10分钟~15分钟;②全池泼洒福尔马林,使池水呈15毫升/立方米~25毫升/立方米浓度。隔天遍洒1次,共泼药2次~3次;③降低水位,提高水温,在水温28℃以上时,小瓜虫停止增殖,自行脱落。

    车轮虫

    主要由车轮虫寄生于泥鳅鳃、体表引起。症状为病鳅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有的在池边狂窜。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鳅苗、鳅种的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鳅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15分钟;③每立方米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使池水呈0.7毫克/升浓度;④用车轮速杀(高碘酸钠溶液)全池泼洒,夏花用量减半。

    三代虫

    主要由三代虫寄生于泥鳅鳃、体表引起。症状为鱼体瘦弱,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表和鳃丝黏液增多,严重者鳍、鳃瓣边缘呈灰白色。

    防治方法:①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②鳅种放养前用5%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10分钟;③用浓度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15分钟;④按照每千克泥鳅用0.05毫克甲苯达唑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⑤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0.3克高效敌百虫,先用水稀释5000倍~6000倍,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鱼体重用2g驱虫净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细菌性疾病防治

    肠炎病

    由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症状为病鳅行动迟缓,停止摄食,头部乌青,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充血发炎,肠道紫红色,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①勤换水,保持池水水质清新;②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③每千克饲料用20克干制穿心莲粉,拌料投喂,连用5天~6天;④每立方水体使用0.04克~0.07克30%二溴海因,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千克泥鳅用60毫克大蒜素拌饲投喂,1天2次,连用3天~5天;⑤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0%聚维酮碘溶液0.5毫升~2毫升,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3天。

    打印病

    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感染而致。症状为病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

    防治方法:①用1毫克/升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②用0.3毫克/升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③用2毫克~4毫克/L的五倍子全池泼洒;④或用漂白粉和苦参交替治疗法:第一天,每立方米水泼洒1.5克漂白粉,第二天,每立方米水用5g苦参熬成的溶液,全池拨洒,连续3次交替使用,用药6天。

    白尾病

    由白皮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症状为鳅体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不久即死亡。

    防治方法:①注意拉网、捕捞、运输操作要细心,尽量不要损伤泥鳅体表;②保持池水清爽。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③将有效氯30%的漂白粉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毫克/升。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毫克/升,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其它疾病防治

    曲骨病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

    防治方法:①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②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气泡病

    主要由于池塘底质过厚,水质肥度大,水中的氧气或其他有害气体过饱和,通过渗透进入鳅体、鳍内和肠道内,造成泥鳅体内气泡积聚,从而导致病鳅在水面上浮动,有的已失去活力。

    防治方法:①换水。换掉池中1/3的水体以减轻水体的肥度;②使用改底药物对池底进行改良,分解池底的残饵及排泄物,降低池底释放的气体的浓度;③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调节鱼体内外渗透压;④使用二氧化氯0.3毫克/升,对水体进行消毒,3天后用EM原露加塘水培养8小时后稀释全池泼洒。

    发烧病

    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泥鳅体内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内聚积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聚升,溶氧量减少,泥鳅焦燥不安,互相纠缠而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减少放养密度,发现发病立即更换或补充新鲜凉水;②发病后可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

    敌害生物防治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

    防治方法:①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②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③及时驱赶鸟类等飞禽。           


参考资料
[1].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25201.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611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