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螃蟹养殖   

如何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为防止池塘饲养的幼蟹自相残杀,防止产生懒蟹或小绿蟹,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池塘饲养幼蟹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供一个无敌害、符合幼蟹生长要求的池塘环境 
  池塘要求浅水,清水,斜坡大,水草多。幼蟹要求清水、水草多、无敌害的环境(其池水溶氧高,幼蟹生长快),并喜欢在浅水处蜕壳。而池塘坡度大,水草多,幼蟹挖穴少,又为幼蟹过隐居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2)根据蟹种生长期的密度,分级饲养按个体增重情况,逐步稀疏生长期密度是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饵料,发挥蟹种的生长潜力,又防止了蟹种因密度过大而影响生长,影响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蟹种在饲养阶段很难用捕捞的方法来稀疏密度,因此生产上可采用二级培育法。即将一个大池塘按一定比例一分为二,先用较高的密度在一级池中培育,待长到一定规格,再去掉防逃墙,开通蟹沟,加水,让蟹种自己爬进第二级培育池;至此,蟹种才在整个大池塘中生长。

  (3)种养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经济效益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之幼蟹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居和蜕壳的场所,不利于蟹种栖息、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等)和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互生,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可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不仅促进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河蟹生长;与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河蟹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饲料,又为河蟹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早期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促长促均匀,防止产生懒蟹;中、后期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控制其生长,防止产生小绿蟹。

参考资料
[1].  如何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2812.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11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