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鳗鱼养殖   

鳗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1.病原:引起鳗鲡感染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主要有2种,一种为柱状屈桡杆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

    2.流行: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烂鳃病主要发生在水温20~30℃时,在我国4~10月为流行季节,15℃水温以下时,一般不易发生该病。由嗜纤维菌引起的鳃病,多发生在晚秋及早春。

    3.症状

    (1)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发病时,病鳗鳃丝上黏液增多,常带有污泥,鳃丝呈扫帚状或部分缺损。通常缺损的鳃丝不是最外侧鳃叶上的鳃丝,而是内侧第二、三片鳃叶上的鳃丝。鳗鲡因部分鳃丝缺损、出血而呈贫血状态,通常内脏器官外观正常,但病鳗体质衰弱。每天清晨,可看到呼吸困难的病鳗在池边离群独游,或靠岸边食台上。

    (2)由嗜纤维菌引起的鳃病,患病鳗鲡鳃丝肿成棒状,呈暗红色,将未死亡的病鳗捞起时,可看到鳃部有血液流出。病鳗呼吸困难,常独游或靠池塘岸边,甚至爬上池边用皮肤呼吸。有些病鳗鳍条充血,体表有块状黏液脱落、发炎,冬春季节常常继生水霉。

    4.防治方法:

    (1)作为预防,定期用0.6~0.8毫克/升的食盐全池泼洒。

    (2)土霉素:每吨鳗鲡用药50~80克,添加于饵料中投喂;或每20公斤饵料添加土霉素50~80克,连喂5~7天为一疗程。

    (3)用30~5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

    (4)五倍子:用煮烂的五倍子2~4毫克/升全池泼洒。

    (5)大黄:用2.5~3.7毫克/升,按每公斤大黄用20公斤水加0.3%的氨水(含氨量25%~28%),其他含量按此推算,置木制容器或瓦缸内浸泡12~24小时,药液呈棕红色,药液和药渣一起用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6)用0.7~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续3天,有一定疗效。

    (7)用3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参考资料
[1].  鳗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技术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22525.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鳗鱼养殖技术之赤鳍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欧洲鳗养殖常见病三代虫病的防治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36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