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特种养殖   

快乐养鱼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五)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关键控制技术十: 病害的防控 

三、鱼类真菌性疾病 

1.水霉病 (又称白毛病) 

【病因】由真菌水霉、绵霉寄生在鱼类的体表及卵上引起的一种鱼类疾病。受伤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几乎所有水产动物都有可能感染该病,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常因受伤、水温剧烈变化引起抵抗力下降,鱼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腐烂而感染该病。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 

【症状】水霉菌动孢子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色或青白色棉絮状菌丝。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焦躁不安,常与固体摩擦,患处肌肉腐烂,最后衰竭死亡。 

【防控】 

预防: 

①拉网、运输、放养鱼种时,操作细致,避免鱼体受伤;晚冬、早春要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水位,避免鱼体冻伤;放养密度要合理; 

②投放鱼苗时,用3~4%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5~10分钟; 

控制:①先用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亩)稀释后全池泼洒; 

②病鱼用五倍子(2~3ppm)溶液浸浴;或用1%的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次。同时按每千克鱼体重用0.1克五倍子拌料投喂,每3天,连用5~7天。 

2.鳃霉病 

【病因】由真菌鳃霉寄生在鱼鳃上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鳙、鲮、鲤、鲫和黄颡鱼鱼苗和成鱼,流行于5~10月,当水质恶化尤其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最易发生,死亡率高达90%以上。 

【症状】病鱼食欲丧失,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有出血、淤血、缺血、坏死的斑点,呈现花斑鳃外观;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外观。由于鳃的损伤,病鱼由于缺氧窒息而死亡。 

【防控】 

预防:健康清塘,健康肥水,定期养护水质和底质,保持水质清爽和底质干净。 

治疗:发病时立即冲注新水,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晚上10点用按3亩用降解灵1包和离子对钙1瓶混合全池泼洒。 

四、鱼类寄生虫性疾病 

分为肠道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三种。体内有寄生虫时,身体消瘦、食欲减退,解剖后可见肠和胸腔内有成虫,有时还形成硬结性肠梗阻。体外有寄生虫时,使鱼消瘦,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甚至溃烂。 

①寄生虫病害愈演愈烈的根源: 

由于平时不注重底质和水质的养护,造成底质、水质恶化,给各种寄生虫创造了滋生和繁殖的优越环境。养殖过程中,定期消毒、杀虫,滥用消毒药和杀虫药,指标不治本,使得寄生虫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同时破坏了水、底养殖环境,造成鱼应激、中毒,药残严重,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根本在于还原“养鱼先养水”的水产养殖真相,用“养·护”模式取代“消·杀”模式,清塘严把“四关”、健康肥水、放养密度要合理,注重营造健康的池塘养殖环境,例如定期(每10~15天1次)用黑金神(或新活菌王)和六抗培藻膏养护健康藻和健康水、用六控底健康和底舒安养护健康底,注重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如需拌喂鲜活料,须用优质微生物制剂活性蒜宝(按1%)拌冰鲜鱼料投喂,不仅能改善鱼体内微生态环境,促进营养转化吸收,分解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脏和肠胃健康,还能驱虫、酶解虫卵,达到从源头上根除寄生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目的。        

例如海南万宁山根石斑鱼养殖户符老板从进5公分龙趸石斑鱼苗开始养殖,到养到每条30多斤的规格,整个过程近三年时间,全程都按照上述“养护”模式操作,符老板在这三年养殖时间里,没有用过一次杀虫药,一年只消毒1~2次,石斑鱼养殖不仅没有寄生虫病,而且一直很健康,轻松顺利养成。 

1.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或鳃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多子小瓜虫的成虫卵呈圆形或球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内有一马蹄形或香肠型大核。该病危害各类鱼种,而且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水质底质恶化时更易发生。适宜繁殖水温15~20℃,流行于早春、晚秋和冬季(每年3~5月和8~11月是流行期),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者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才不会发生此病。 

【症状】病鱼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时与固体物摩擦,在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又称白点病;严重寄生时,体表布满白点,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黏液增多,表皮糜烂、脱落,甚至伴有蛀鳍、瞎眼等病变。该病传染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防控】 

预防:寄生虫病重在预防,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治疗:①有条件时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结合药物治疗。 

      ②病鱼用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 

③每亩.米用辣椒粉660克和生姜1300克,加水煮沸30分钟,连渣带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④晚上10点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两天后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2.车轮虫病 

【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引起的一种鱼病,其病原分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两类,虫体运动时如车轮转动样。该病危害品种广,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虫体适宜水温20~28℃,发病季节为4~11月,流行高峰为5~8月。水质不良、有机质含量高、放养密度大或者雨天过后是引发该病的诱因。 

【症状】虫体主要寄生鳃丝和体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鱼苗可出现“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打圈、拱边,体表黏液增多,鳃丝腐烂;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 

【防控】 

预防:①寄生虫病重在预防,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②投放鱼苗、鱼种时,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 

控制:①可用45ppm苦楝树叶煮水全池泼洒,在发病季节,每15天1次;同时病鱼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 

②晚上10点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两天后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3.指环虫病 

【病因】由指环虫属的一些种类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引起的疾病。该病主要危害青、草、鲢、鳙、鲤、鲫、金鱼、鳗、鳜鱼等鱼类的鱼苗和鱼种,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虫体适宜水温20~25℃,发病季节为春夏之交的5、6月份和夏秋之交的8、9月份。 

【症状】鱼体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虫体寄生在鳃上时,导致鳃黏液分泌异常增多,鳃丝肿胀,鳃盖张开,病鱼烦躁、跳跃,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而死。寄生在体表时,黏液分泌增多,并出现充血和出血斑。 

【防控】 

预防:①寄生虫病重在预防,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②投放鱼苗、鱼种时,用高锰酸钾(1立方米水体用15克)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15~20分钟。 

控制:①病鱼用高锰酸钾((1立方米水体用15克))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2毫升)浸洗10分钟。 

②全池泼洒百安威(1瓶2亩),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3小时后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底舒安1包混合全池干撒。 

③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本草大康、活性蒜宝、保肝促长灵各10克,每天2餐,连用3~5天。 

4.三代虫病 

【病因】由三代虫属的一些种类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引起的疾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金鱼、鲤、鲫、鲢、鳙和虹鳟等鱼类的鱼苗和鱼种。春夏、夏秋季节交替,水温20℃左右时是其发病高峰期。 

【症状】虫体寄生在鱼鳃和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体表和鳃部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鳍条可见蛀鳃现象;鱼体瘦弱,呼吸困难,浮头早,食欲减退(但患此病的鲤鱼反而摄食旺盛,摄食后迎风跳跃),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 

【防治】 

该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与“指环虫”相同。 

5.斜管虫病 

【病因】由鲤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引起的疾病。该病主要危害淡水鱼鱼苗、鱼种,水温12~18℃时,斜管虫最为活跃,初冬、春、秋季最为流行。 

【症状】虫体寄生在淡水鱼体表和鳃上,少量寄生时对鱼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产生大量黏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黏液层,鳃丝红肿,组织损伤,鱼呼吸困难;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反应迟钝,生长缓慢,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疾病使鱼大量死亡。 

【防控】 

预防:①重在预防,尤其清塘要彻底,杀灭和分解底泥中的虫体,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②鱼苗、鱼种入池前,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 

治疗:①可用45ppm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在发病季节,每15天1次;同时病鱼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 

②晚上10点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两天后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6.鱼鲺病 

【病因】由鲺(小型甲壳类水中害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口腔引起的鱼病。虫体略呈椭圆形或圆形,体色透明,把鱼拿出来对着阳光可以肉眼看到。主要危害青、草、鲢、鳙、鲤、鲫、鳊鱼等鱼类的幼鱼和鱼种,流行于4~10月份。老化池塘、清塘不彻底、水质底质恶化的鱼塘易发生此病。 

【症状】鱼鲺在鱼体上爬行叮咬,以其口刺刺伤鱼体表组织,吸其鱼的血液和体液,使鱼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或跃出水面,摄食减退、消瘦,急游或擦壁,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烂,常引起鱼种死亡。 

【防控】 

预防:重在预防,尤其是清塘必须彻底,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控制:①注入新水使原塘水温降低5~6℃,或将病鱼移入比原塘水温低5~6℃的另一水体中,可治愈此病。 

②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底舒安1包混合全池干撒。第二天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③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本草大康、活性蒜宝、保肝促长灵各10克,每天2餐,连喂3~5天。 

7.锚头鳋病(又称蓑衣虫病) 

【病因】由锚头鳋(又称针虫,长约1厘米)寄生在鱼体、口腔、鳍及眼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青、草、鳙、鲢、鲤、鲫、乌鳢、鳗、观赏鱼,虫体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所以流行期很长,以夏秋季(6~11月)较多。 

【症状】锚头鳋以头、胸钻入鱼体的肌肉和鳞片下,而胸、腹部裸露于鱼体之外,在寄生部位可见针状虫体。锚头鳋吸取鱼体营养,使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身体消瘦。大量锚头鳋寄生,虫体老化时,虫体上布满藻类和固着类原生动物,身体犹如披着蓑衣,又称“蓑衣虫病”;寄生处的鳞片被蛀成缺口,肉眼可看到鱼身上有一条条充血的口子,伤口处可以看到白色的虫体。寄生于口腔内时,会引起口腔不能闭合从而不能摄食。 

【防控】 

预防:寄生虫病重在预防,尤其要彻底清塘,杀灭、分解锚头鳋幼虫和虫卵,严禁病鱼入池;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控制:①病鱼用高锰酸钾(1立方米水体用15克)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2毫升)浸洗5~10分钟。 

②全池泼洒百安威(1瓶2亩),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3小时后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底舒安1包混合全池干撒。 

 ③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本草大康、活性蒜宝、保肝促长灵各10克,每天2餐,连喂3~5天。 

8.中华鳋病(又称鳃蛆病) 

【病因】由中华鳋属(中华鳋虫体呈圆柱形、乳白色)的一些种类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青、鳙、鲢、鲤、鲫、鲇、鳟等鱼类,主要流行季节为5~9月。 

【症状】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病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我们称为翘尾巴,最后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上黏液分泌增多,鳃丝末端膨大,苍白而无血色,鳃丝末端可见大量乳白色虫体。 

【防控】该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与“锚头鳋”相同。 

9.孢子虫病(分为肤孢虫病和尾孢虫病) 

【病因】由肤孢虫属或尾孢虫属的一些种类寄生在鱼体和鱼鳃上引起的鱼病。肤孢虫主要危害鲈、青鱼、鲢、鳙、鲤、斑鳢等鱼种和成鱼的鳃、眼、鳍和体表;尾孢虫主要危害鳜、斑点叉尾鮰、乌鳢等鱼苗、鱼种,一年四季都有该病的发生,但以4~7月最为严重。传播途径为:一是苗种自身携带,二是发过孢子虫的池塘,由于清塘不彻底或未清塘残留下来的,三是养殖过程中有机粪肥中带来的孢子。 

【症状】患肤孢虫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灰白色香肠形、带形和线形的孢囊,孢囊绕于鱼体表或鳃上,数量可达数百个,寄生部位出现充血、发炎、腐烂,严重者可致鱼死亡。患尾孢虫病鱼生长发育缓慢,鳃丝和鳃弓出现多少不等的白色孢囊,在水质不良、溶氧低下等情况下容易死亡。 

【防控】 

预防:寄生虫病重在预防,尤其要彻底清塘,杀灭、分解孢子幼虫和虫卵,禁用畜禽粪肥水培藻;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控制:①对病鱼要隔离,如有条件,提高水温可使孢囊从鳃中崩解、消失。 

②病鱼用高锰酸钾(1立方米水体用15克)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2毫升)浸洗10~15分钟。 

③全池泼洒百安威(1瓶2亩),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3小时后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底舒安1包混合全池干撒。 

 ④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本草大康、活性蒜宝、保肝促长灵各10克,每天2餐,连喂3~5天。 

10. 绦虫病 

【病因】绦虫(许氏绦虫、头槽绦虫、舌状绦虫、双线绦虫的裂头蚴)寄生于鱼的肠道、腹腔引起的疾病。许氏绦虫主要危害鲫和两龄以上的鲤鱼,头槽绦虫主要危害青、草、鲢、鳙、鲮、团头鲂等,舌状绦虫主要危害鲢、鳙、鲤、鲫等鱼类。清塘不彻底、用畜禽粪肥水、鸟类鸟粪落入水中、水质过肥,都是引发绦虫病的主要诱因。 

【症状】病鱼鱼体发黑、食欲下降或不摄食,口常张开,又称为“开口病”;病鱼腹部膨胀,常侧游或腹部向上,游动缓慢五力,解剖鱼可见肠道内充满大量白色带状虫体,内脏受损,严重萎缩,病鱼极度消瘦,严重贫血而死亡。 

【防控】 

预防:寄生虫病重在预防,尤其要彻底清塘,杀灭、分解绦虫幼虫和虫卵,禁用畜禽粪肥水培藻,用鞭炮驱赶水鸟,控制此病传播;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控制: 

①全池泼洒百安威(1瓶2亩),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3小时后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底舒安1包混合全池干撒。 

②每千克饲料拌川楝陈皮散2克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康复后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本草大康、活性蒜宝、保肝促长灵各10克,每天2餐,连喂3~5天。 

五、鱼类营养性疾病 

1.维生素缺乏症 

目前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两大类。维生素是维持鱼类生长发育、保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物质。鱼类若食用维生素含量不足或缺乏的饲料,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生理需要,从而引起鱼体特定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并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维生素A缺乏症:容易出现干眼症,角膜水肿,眼球突出,晶体状移位,体表出血,上皮组织角质化,鳍基部出血,鳃瓣连成一体,尖端肥大;骨骼发育不正常,食欲不振,生长缓慢。 

对策:在饲料中拌金多维投喂,每天2餐,连喂7~10天。若饲养草食性、杂食性鱼类,可在饲料中添加和搭配青绿饲料、胡萝卜和黄玉米等。 

B族维生素缺乏症:鱼食欲减退或消失,生长缓慢。维生素B1缺乏时,鱼体表、鳍条出血,肌肉萎缩,水肿,机体失去平衡;B2缺乏时,鱼类眼睛出血,晶体混浊,游动异常,贫血;B5缺乏时,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发育; B6缺乏时,鱼游动异常,旋转运动,呼吸急促,神经系统紊乱,眼球突出,鳃盖柔软变形、贫血;B12缺乏时,鱼行动迟缓,运动失调,体色变暗,皮肤、眼睛、鳍条充血,贫血,死亡率增加。 

对策:在饲料中拌多维投喂,每天2餐,连喂7天。同时多投喂青饲料、啤酒酵母、鱼粉、米糠、饼粕、麸皮、小麦粉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饲料。 

维生素C缺乏症:鱼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高,突眼,皮肤充血,尾鳍腐蚀,伤口愈合慢,体内外可见出血,腹部肿胀,脊柱侧凸,鳃盖发育不良。 

对策:在饲料中拌维生素C投喂,每天2餐,连喂7~10天。同时多投喂新鲜饲料和青饲料等。 

维生素E缺乏症:鱼体色变浅,脊椎弯曲、眼球突出、竖鳞。解剖可见透明腹水,背部两侧肌肉萎缩变薄,内脏器官整体色泽暗淡、无光泽;肝脏肿大,颜色发白;脾脏与肾肿大、充血、出血等。 

   对策:在饲料中拌多维投喂,每天2餐,连喂7~10天。高密度养殖或发病季节应酌情加量投喂。 

2.萎瘪病 

【病因】因放养密度过大,长期投喂不足而引起的。 

【症状】病鱼身体干瘪、枯瘦,头大尾小,背似刀刃,活动迟钝,体色发黑,不久就死亡。鱼种培育阶段都可能发生此病。 

【防控】 

①提供充足饵料,定期用酶解多糖、健长灵、金氨基、清源各按1%拌料投喂。 

②严格进行分级饲养。 

③饲料久缺时可降低放养密度。 

④发病早期及时增加新鲜饵料。 

3.脂肪肝病 

【病因】 

①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 

②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陕,出现肥胖和肝病。 

③维生素缺乏如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症状】病情较轻时,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鱼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有时焦燥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生长缓慢,死亡率不高;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防控】 

①培育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②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配制的饲料,科学投喂,合理饲养;
③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 

④定期使用健长灵、金肽康、清源、金多维拌料投喂,以利于脂肪的代谢;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⑤养殖过程中,要勤巡塘,如发现鱼类肝脏出现病变时,及时加注新水,并投喂清源、酶解多糖、金肽康、保肝促长灵制成的药饵,一般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预防该病。 

六.鱼类中毒性疾病 

1.藻类引起的中毒 

除了病毒、细菌、虫害对鱼类的影响,其实藻类引发的问题同样令人头痛: 

    就像蓝藻、裸甲藻、金藻等,这些藻类繁殖起来,要么覆盖整塘,要么在水面形成云朵块状水色,导致池水分层,水色难以调理,极易造成缺氧等严重问题。尤其遇到天气恶劣时,这些藻类死亡,产生毒素,轻的造成浮头,重者有可能造成翻塘,存在严重隐患。很多养户遇到这些问题时首先就采取“杀”的模式,用硫酸铜、硫酸锌或硫酸亚铁、红霉素等药物来处理,效果不理想,同时还带来一系列后果:藻死水坏鱼出问题。同时,这些藻类死亡时,会产生大量毒素,消耗大量溶氧,败坏水质和底质,严重的还麻痹鱼类神经,导致缺氧、翻塘。所以想安全有效处理问题,必须从本源做起。这些藻类无一不是由于清塘不彻底、肥水不正确、水底环境恶化、投喂不当等引起的。解决问题,我们始终都要以鱼为中心,确保鱼的健康安全。通过采用内服、外用清源(或解毒超爽)的方法解除藻类毒素对鱼的危害,同时,晚上用外用粒粒神(或纳米氧+特力钙)的方法及时补充水体溶氧,活化水质,从本质上解除安全隐患。虽然不能留级消除这些藻类,但可以使鱼安全度过危险期。 

A.嗜酸性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白鳞病): 

【病因】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草鱼、鳙鱼,夏花和刚入池培育的“冬片”鱼种容易发生此病。初夏和秋两季,遇到池塘水质呈酸性(pH值5~6.5),水温22~32℃的条件,最适合嗜酸性卵甲藻的生长繁殖。 

【症状】病鱼患病初期,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的黏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随后小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米粉一样,又称打粉病。 

【防控】 

预防:清塘严把四关,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把池水的pH值调至8左右。 

控制:①将病鱼转到水质为微碱性的鱼池内饲养;逐日按每次每亩5~8公斤泼洒生石灰,逐步提高pH值; 

    ②按每6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混合浸泡2小时后泼洒追肥,让有益藻占优势。 

B.蓝藻中毒症 

【病因】管理不当,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大量爆发,池塘出现或覆满一层铜绿、带有腥臭味的浮沫。鱼吃了蓝藻(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或死亡后的蓝藻,难以消化或中毒而死。夏秋季节,蓝藻繁殖旺盛,易发此病。 

【症状】蓝藻不算病,发起来真要命。虽然不能直接引起鱼死亡,但是,由于蓝藻爆发,死鱼的损失让人无法想象。因为蓝藻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但由于外包胶质膜,鱼吃了以后不能消化;同时蓝藻死亡后,大量的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的羟胺和硫化氢,使鱼中毒死亡。 

【防控】 

预防:①清塘严把四关,彻底清楚和分解蓝藻的“种子”。 

      ②健康肥水,基肥和高温季节肥水,不用畜禽粪和氮、磷等化肥肥料,以免水质过肥,滋生蓝藻、泥皮、青苔。 

      ③不用含蓝藻丰富的水源;健康养护水质和底质,保持水质清爽、底质洁净。 

      ④定期用清源、酶解多糖各按1%拌饲料投喂,解除蓝藻毒素。 

控制:①白天抽排下风处表层含蓝藻水10cm; 

      ②傍晚用绿康露(1瓶用2亩)拌5公斤干净泥沙全池抛洒,蓝藻多的地方多洒;晚上10点用纳米氧(1瓶用3亩)全池泼洒;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用3亩)解除水体中的蓝藻毒素。 

    ③ 用清源、酶解多糖各按1%拌饲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3天,解除鱼体内蓝藻毒素。 

C.三毛金藻中毒症 

【病因】三毛金藻大量繁殖时,向水中分泌毒素,使鱼类和水生动物中毒而死;主要危害鲢、鳙、草、鲂、鲤、鲫等鱼类。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季和早春水温较低,其他藻类繁殖缓慢,而三毛金藻能耐低温,所以容易形成优势种群,造成危害。 

【症状】水中溶氧含量较高、透明度较大时,利于三毛金藻繁殖,所以三毛金藻中毒常发生在注入地下水或下雨后,中毒鱼在水面下静止不动,鳃基部及鳃盖、眼眶周围充血。 

【防控】 

预防:①清塘严把四关,彻底清楚和分解三毛金藻的“种子”。 

      ②冬季和早春保持池水适当的肥度是预防三毛金藻中毒的最好方法。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施基肥,利于有益藻类在低温快速繁殖,形成优势,从而抑制三毛金藻的滋生。 

控制:①傍晚用绿康露(1瓶用2亩)拌5公斤干净泥沙全池抛洒,三毛金藻多的地方多洒;晚上10点用纳米氧(1瓶用3亩)全池泼洒;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用3亩)解除水体中的三毛金藻的毒素。同时用清源、酶解多糖各按1%拌饲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3天,解除鱼体内蓝藻毒素。 

②第三天及时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肥水培养有益藻类。 

2.肝胆综合症(肝胆中毒症) 

【病因】 

①环境因素:养殖密度过大,水质、底质恶化,淤泥较厚,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长期超标所致,有的养殖水体养殖时间长达10多年,从来没有清过淤泥,也没有彻底消毒,造成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毒害鱼体,如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②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及弹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鱼发生肝炎。病原微生物在鱼肝脏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③药物因素:如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滥用或过量使用消毒药、杀虫药,造成鱼肝组织变性、坏死。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及用药不当是发生药源性肝炎的主要原因。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喹乙醇、黄霉素等促生长药物会造成鱼肝脏损害。高剂量使用杀虫药物也容易蓄积在鱼体内,直接损害鱼肝脏。 

④饲料因素: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鱼类摄食了氧化、酸败、霉变的饲料(含黄曲霉素或霉菌毒素)引起中毒;饲料营养过高(如蛋白质过高)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的正常生理代谢;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引发脂肪肝;投喂含脂肪过多的饲料能直接引起肝病。此外,饲料的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合适,如用鲤鱼饲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鱼种饲料喂成鱼等都会引起肝病。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强化投喂,会引起鱼体生长过速,出现肥胖和脂肪肝。鱼饲料中氧化酸败的脂肪所产生的醛类物质具有很大的毒性,对鱼肝脏的损伤很大,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症状】肝胆综合症多由上述因素造成的急性中毒或逐步累积造成的慢性中毒,故又称为“肝胆中毒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防治】 

预防:①严把清塘四关; 

②选择适合鱼体健康生长的饵料及饵料配方,不用霉变、酸败和氧化的变质饲料; 

③养殖过程中勤换水,并定期使用黑金神、新活菌王(或粉剂活菌王)养护水质和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养护底质; 

④定期泼洒解毒超爽解毒,同时用清源、活性蒜宝、本草大康、保肝促长灵拌料投喂。 

控制:立即用解毒超爽(1瓶用三亩)拌干净泥沙混成粒状全池抛洒,傍晚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干撒。同时用清源、活性蒜宝、本草大康、保肝促长灵各按2%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 

3.池塘环境恶化引起的中毒: 

【病因】养殖池塘中不注重养护水质和底质,造成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严重超标,都会引起鱼类中毒生病,甚至死亡。 

【防治】坚信并能坚持做到用“养护”新理念取代“消杀”旧模式,藻相稳定,溶氧充足,水质清爽,底质干净,并定期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解毒,定期用清源、酶解多糖、健长灵、金肽康拌料投喂,则鱼体外环境(池塘环境)和体内环境(肝肠胃鳃)都会健康无恙。 

4.药物中毒症: 

【病因】在养殖过程中,滥用或过量使用消毒药、杀虫药、抗生素等,外源流入的农药和工业废水通过地下水渗透、或人为投毒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养殖鱼类中毒死亡。药物中毒是水产养殖的常见现象,此种病害危害巨大,往往给水产养殖生产者带来毁灭性的经济损失;而水产养殖长期以来依赖的“消杀”模式是药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症状】药物中毒:病鱼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食欲严重下降或废绝,严重的表现为极高的急性死亡,有的死亡率甚至可达100%;中毒鱼初期表现为烦躁不安、上下乱窜、甚至横冲直撞等兴奋症状,逐渐表现出缺氧症状,呼吸困难,甚至浮头张口吞咽空气随中毒时间延长呼吸逐渐减慢、减弱,最后沉入水底窒息死亡。 

【防控】立即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瓶3亩)全池泼洒,第二天视情况酌情再用1次。同时将清源、酶解多糖、健长灵、金肽康各按2%拌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                                                                                                            

七、鱼类其它疾病 

1.浮头和泛塘 

【病因】泛塘是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不足,引起死鱼的一种现象。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的原因有:水质、底质严重恶化,有机物耗氧严重;天气闷热、气压降低;水面张力过大,空气中氧气难溶解于水中;放苗密度大;鱼池中生长繁殖大量大型的浮游动物,造成鱼池缺氧;雷雨后,池底水温比表层高,引起了水的对流,热水由底层急剧上升,池底有害物质也随之翻起造成缺氧;风向转变(尤其是北风转南风),或者气温突变,应激倒藻;夜间水中生物呼吸,氧气消耗过多;池塘一般在夜间容易发生缺氧,特别是黎明前,池塘水中的溶氧最少。泛塘多发生在盛夏和初秋(5~9月)。 

【症状】天刚亮时,由于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水中溶氧最低,呼吸困难,鱼就游到水的表层,不停地将口伸出水面,吸取氧气,称为“浮头”。当日出后,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逐渐增加,鱼的浮头现象也随之消失,这是鱼类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也是检验池水肥度是否适当的标志之一。如果鱼类在下半夜,特别是在早晨3点钟左右就开始浮头,日出之后也不见下沉,人在岸边拍掌或用物击拍池水,鱼类也毫无受惊吓之反应,严重者迷失游动方向,横卧水面或头撞池岸。此为严重“缺氧”引起的浮头,如不立即抢救,会出现“泛塘”,造成大批鱼死亡。 

【防控】 

①坚持“养护”新理念,注意日常的水质和底质的日常养护,保持水体的综合缓冲能力。定期用新活菌王和六抗培藻膏养水,用六控底健康或得立康护底,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②高温季节时,及时采取增氧、降温等措施,遇到高温、低压、低氧时应全池泼洒降解灵(300克/亩.米)或纳米氧(1瓶3亩),以预防疾病发生。 

③发病后如果水源方便应注入新水,开足增氧机,立即按2亩用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1瓶加水混合后全池泼洒,可有效消除缺氧状况;症状缓解后,应按4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改良底质,巩固效果。如养殖密度过大,建议将部分鱼转塘分养。 

2.鱼类弓体病: 

【病因】 

    ①鱼体胚胎发育畸形:主要是由孵化条件不良所致。比如泥鳅身体弯曲或尾柄弯曲,常因孵化时水温剧烈变化引起。如果鱼刚出膜时遇到水温骤变也容易引起弓体病的发生。 

②寄生虫影响:专家认为,复口吸虫的尾蚴侵入鱼脑,会使鱼在1天后出现身体弯曲,几天后弓体现象不断加重。脑粘体虫也可寄生于稚鱼的软骨膜、软骨、脊椎骨和头骨,使鱼体脊椎弯曲,头部变形。 

③重金属和农药中毒:如汞刺激、破坏鱼的神经,导致肌肉收缩;镉引起骨质疏松、脱钙和萎缩;有机磷农药使鱼骨骼畸形。 

④营养失衡:饲喂营养不全面的配合饲料和添加了违禁药品的饲料,均会不同程度地引起鱼体脊柱畸形。 

⑤其它原因:如施肥超量导致水质过浓,施肥过少水质过瘦,用药不对路或用药过多,电力捕捞过度等都会引起鱼类弓体病的发生。 

【症状】患病鱼身体变曲,呈S型,有时身体弯成2~3个屈曲,有时只是尾部弯曲,又称为“畸形病、龙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人工养殖的鲫鱼、鲤鱼、泥鳅等鱼类。鱼类发生该病后,生长和增重受到严重影响,重者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死亡。 

【防控】目前,在鱼类弓体病的防治上,主要以预防为主。无论哪种原因引起该病,一旦出现弓体,基本上就很难治了。该病发生后,首先是将鱼捞起处理掉,然后查明原因,做到有针对性地预防,尽量防患于未然。对于因重金属引起的弓体病,其鱼池需多换几次水,用解毒超爽泼洒,并用清源、酶解多糖拌料投喂,可降解重金属。新开鱼池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溶解在水中,要用解毒超爽处理,经成鱼饲养后再用于饲养鱼苗鱼种。另外,使用安全的肥水产品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藻幸福等。购买健康的鱼种,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 

3.应激综合症 

 【病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如密养、捕捞、转移、运输、不良饲料等)、环境因素(如不良水质、气候突变、高温低压等)和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等)引起。 

【症状】发病前,鱼类无明显症状,活动正常,但当其受到应激因子如捕捞拉网、水质不良、水温突变、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体表充血和出血而大批死亡。病鱼体表无黏液或黏液分泌减少,手摸鱼体有粗糙感;肛门红肿,有的流出淡黄色黏液;肠道充血、出血严重;肝、脾、肾淤血肿大;腹腔内有一定量的淡黄色液体。 

【防控】在各种应激因素发生前后及时按3亩用降解灵1包+应激宁1包混合全池泼洒;同时用清源、金多维、金肽康、金氨基各按1%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3天。 

4.气泡病 

【病因】池水中过饱和的氮气和氧气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引起疾病。导致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的原因很多,若将地下水(尤其是深度超过90公尺)抽出后直接导入鱼池中,而没有经过减压是曝气处理,会使地下水中的氮气迅速被释出,进入鱼体组织内而发病。这时地下水中含氮量不一定过饱和,而是因为没有曝气或减压所造成;有些地区的土壤就含有多量硝酸盐化合物,使该地区之地下水就含有过饱和氮气,以这种地下水为鱼池水源也易引起气泡病。溶氧量过饱和常见于盛夏,藻类过盛,经阳光照射产生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而导致本病。这些氮气或氧气一旦进入鱼组织中,会因栓塞位置的不同而引起各种症状与病变,如呼吸困难,突眼、贫血,甚至死亡。气泡病易发生于夏季高水温期,死亡率一般低于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鱼苗100%的死亡率。 

【症状】鱼苗发病后,头部、体表皮下、鳍膜、肠道及肠壁有大小不等的气泡,发病鱼苗浮于水面,游动困难,受惊后呈挣扎状,不摄食,不久即衰竭而死;鱼种、成鱼发病后,鳍膜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治疗不及时则气泡处出现溃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控】 

①在运输鱼苗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不要进行急剧的送氧;用地下水时应先经过充分曝气。不用畜禽粪肥水,慎用生物肥,避免水质过肥;天气连阴数天转晴,尤其是晴后无风天气,要开启增氧机曝气,使水中过剩的氧气扩散到空气中;鱼苗应在肥水后的轮虫高峰期下塘,鱼苗不仅可摄食轮虫,还能减少鱼苗误吞氧气泡的机会。鱼类越冬后期,采取打冰眼、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使水体中过剩的氧气扩散到空气中。春节前出鱼的池塘要保留足够数量的白鲢,抑制藻类过渡繁殖。 

②鱼池中发现气泡病时应迅速注入清水,同时排出部分老化池水,病情轻的能在清水中排出气泡,恢复正常;每亩用4~6kg的食盐,向有气泡病病鱼的水面均匀泼洒,改变鱼体皮肤渗透压,使患病鱼体内的气泡逸出体外,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有效治愈气泡病。开启增氧机,使水体中过饱和的氧气散发到空气中。泼洒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亩)杀灭部分藻类。 
参考资料
[1].  快乐养鱼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五)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24858.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96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