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虹鳟鱼俗称鳟鱼,鲑科鲑属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沿岸。虹鳟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养殖产量较高,是当今世界广泛养殖的品种之一。

    饲养

    幼鱼的饲养。此阶段鱼体长可达3cm左右,幼鱼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都逐渐增强,鱼池水深40-50cm,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000尾左右,饲养25-30天后,根据幼鱼生长速度及时过筛分池。

    幼鱼的饲料有野生杂鱼和牲畜肝脏,用绞肉机绞2-3遍,使其成糊状,抹在细铁纱盘上,挂在水中,日投喂占总体重的6%-12%,每日投喂4次。

    鱼种的饲养。体长达6cm,体重3g左右的鱼种消化能力与成鱼相似。水深80cm,土池水位可适当加高,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00-300尾。

    鱼种阶段应投喂人工颗粒饲料。饲料配比:动植物饲料各占50%。动物性饲料有鱼粉、肉粉、小杂鱼、蚕蛹及家畜、牲畜内脏等;植物性饲料有豆饼粉、麸皮、糖、青菜及榆树叶等。颗粒大小一般直径为2-4mm,每日投喂3-4次。投喂量占鱼体总重量的6%。

    成鱼的饲养。成鱼及尾重左右的鱼种饲养方法相似。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3尾,水深1-2m。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60%-70%。颗粒大小以适口为度,一般直径在4-8mm;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总量的1%。

    繁殖

    虹鳟鱼一般3年性成熟,也有2年产卵的。雌鱼临近产卵期,侧线色彩鲜,食欲减退,尾鳍摆动游于池底。雄鱼相互咬斗,追逐雌鱼,水中时常出现因鱼跃而激起的浪花。

    选择成熟好的亲鱼,雌雄分别放入网箱,保持水温5℃-12℃。雌雄鱼在外型上的主要区别:体色:在产卵期雄鱼身体黑色素明显增加,体色变黑;雌鱼黑色素增加不明显,体色稍暗。头部:雄鱼头部较大、口大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雌鱼头部较小、口小。泄殖腔:雄鱼泄殖孔明显突出,呈红色;雌鱼不突出,无色变。

    采卵方法:一人抓住雄鱼使其头部向上,腹部朝下,对准接卵盆,一人手持清洗干净的盆,沿泄殖孔方向轻压卵巢后缘,鱼卵流入盆中。挤卵过程要轻、快尽量避免亲鱼受伤;然后同样的方法轻轻挤压雄鱼腹部后缘,将精子挤入盆中,用羽毛搅拌30秒钟,使二者充分接触,随即加入少量淡水,搅拌后,静置1-2分钟,之后加入多量淡水,将多余体溶液和精液洗去,再加入适量淡水静置,吸水4小时后,将受精卵倒入孵化盘内进行孵化,全过程需遮光进行。

    鱼病防治

    当红鳟鱼出现游泳乏力,静卧池底,体色发黑,发白或部分发白,摄食量降低等症状时,是鱼病潜伏期的外部表现,应及时诊断治疗。

    细菌性鳃病:主要病害之一,体重100克左右最易发病。症状:病鱼不活跃,无食欲,发病初期鳃部出血,粘液过多。防治:用0.5%浓度硫酸铜洗浴1-2分钟,或1ppm硫酸铜全池洗浴1小时。

    弧菌病:危害极大的一种疾病,易于晚春和秋季发生,发病初期体表和鳍的基部逐渐变黑,鳍的基部肛门体表有出血现象。严重时,表皮溃破,露出坏死的肌肉。治疗:每kg投喂磺胺类药物75-100mg,与饲料充分混合,连续投喂一星期。

    肾脏病:鲑科鱼类特有的疾病。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双杆菌。症状:双眼突出,体侧患部含红色和乳黄色脓液,坏死部成白色隆起。防治方法是投喂磺胺类药物。
参考资料
[1].  虹鳟鱼养殖技术   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1674.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虹鳟鱼疾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虹鳟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63 次
  • 更新时间: 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