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风景名胜   

恭城书院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

  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

  1934年12月12日,红军七位高层如开政治局会议,商议行军方向。既定方针是进军湘北与贺龙陈毅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但当时北上线路已被蒋军层层把守,几无通途。毛泽东力主进军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后被大多数与会者采纳。于是有了军委的“万万火急”电报,有了“通道转兵”。

  在会议旧址中看到,参加会议的七人中,只有毛泽东没有坐椅子,坐了一条条凳。其余六人为周、朱、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实际上,周、博、李组成的“三人团”是当时的最高领导。

  除了红军通道会议外,恭城书院还有很多其他内涵。书院始建于宋代,之前几经损毁搬迁。我们所见的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有清一代至民国,这所书院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带都享有盛名。书院坐东朝西,后靠罗蒙山,前延恭河水,有藏龙之势。而犹让人醒目的是,民国十年,通道一位名叫翁信浮的县长在书院前厅立柱上刻下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小学毕业的一定要升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上大学”,下联为“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设法升学”。

  这幅对联能引起三个推测:一是这个翁县长没文化,连幅对联也写不工整,但他号召民众读书上进的赤心若揭;二是这个县长太具新思想,故意用新白话体冲击旧思潮;三是此地民智开化,求实创新,包容并蓄。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地处三省交界穷乡僻壤的小小恭城书院都似乎深藏有先机。而这种先机与毛泽东力主西进的发言,以及整个通道会议的民主决策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呢?

  

参考资料
[1].  恭城书院   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10/gongchengshuyuan.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个园 下一篇挂甲山石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99 次
  • 更新时间: 2016-03-04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