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距县城约45公里,总面积达36万余平方米。1978年以来,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先后对其进行了近6年的长期发掘。到1983年底,共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8000余件。从发掘所获的资料来判断,大地湾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年代为距今4000~7500年。
遗址出土的器物明显反映了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生产工具中的石器,早期只有简单的打制石器以及少量略加磨光或琢制的石器,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少。到了中期,不但数量和种类增多,而且以磨制石器为主。晚期出现了加工精细的复合石器和大型的专用磨制石器,以及骨制品等。
陶器的发展则更为典型,已出士的陶器,从装饰色彩来看,有红陶、灰陶、彩陶;从质料来看,有泥质陶、夹砂陶;器型有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的纹饰有绳纹、线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凹凸弦纹等;彩陶的纹饰有宽带纹、弧线纹、三角纹、勾叶纹、条纹、变体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由圆点、条线、弧线等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的陶器有紫红色、黑色、白色的彩绘,其中以人头形口彩陶瓶、圜底鱼纹彩陶盆、三人浮雕型器口最为罕见和珍贵。在少数陶器上还发现有刻划符号,这为探讨中国文字的起源增添了新的资料。
从已经发掘的房址看,早期大多为半地穴式,以圆形为主,直径在2~3米之间,室内有一个小火塘。中期的房屋遗址,除仍保留有半地穴式外,还出现了平地起建的房子,并且面积增大,地面用料礓石末修抹。晚期的房屋以平地起建为主,较为高大。如房屋F405,为平地起建,长约14米,宽约11米,面积约150平方米,东西有两个小间,正中一大间,设有三个门。现存的四周残墙,高0.1~0.9米,宽0.62~0.7米,墙内有木柱100余根,室内紧靠墙壁有扶墙柱24根,室外有檐柱28根,中间大庭内有两根粗大的柱子,柱子均用块状的石柱础支垫,表面以草泥包裹,料礓石用白灰粉饰。大庭中部有一直径为2.34米,高0.6米的大灶台。地面用料礓石混合土铺成,厚0.2米,表面十分坚硬光滑。在另一座房屋的居住面上,保存有用炭墨绘画的人物和动物图案的地画。
大地湾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堆积厚,地层叠压关系清晰,延续时间很长,遗物和遗迹众多,是甘肃东部及渭河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较系统的编年序列的一处,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家文物局)
大地湾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