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10月(粤办函[1999]583号),2003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3]54号),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位于珠江口北端,属珠海市水域范围内,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东界线为粤港水域分界线,西界线为东经113°40′00″,南界线为北纬22°11′00″,北界线为北纬22°24′00″,核心区面积14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28平方公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包括中华白海豚栖息活动区域即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水质环境,海底环境,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是我国资源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完整,且具有一定的繁殖规模。
珠江口水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拥有资源数量最多的区域。这里能成为海豚栖息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得益于珠江口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中华白海豚提供了生息、繁殖的有利条件。-
资源环境
珠江口水域水温和盐度条件适中、水质肥沃,适宜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珠江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年迳流量达3124亿立方米。珠江出海口所在的伶仃洋水域宽广,气候温和。这里的自然条件,尤其 珠江口保护区中华白海豚(2)
-适合习惯于在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地区生活的中华白海豚。丰富的生物资源给多种鱼类生物提供了天然产卵和繁育环境。珠江口伶仃洋水域属热带和南亚热带河口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珠江口的渔业资料,在一项周年调查中就鉴定了154种鱼类,1993年的海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显示,珠江口水域出现的枪乌贼类有15种,甲壳类30余种。大铲岛以南万山群岛以北一带水域中游泳生物资源蕴藏量可达1万吨以上,为中华白海豚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充足丰富的饵料基础。-保护专项
海豚一级保护海洋动物
中华白海豚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海洋哺乳动物,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虽然分布较广,但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破坏,变得越来越稀少和珍贵。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口和厦门海域。初步认定珠江口拥有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大约为1000头左右。
开展保护专项活动
为建设好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后投入了几百万资金,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在珠江口开展了中华白海豚资源和分布的周年调查,取得二万多张现场照片等第一手资料,为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撰写了珠海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组织成立了闽、粤、港、台保护中华白海豚工作交流协调会,开展交流、学习经验,使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学习、观察,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对该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还多次走访海岛、渔村,向渔民解释和宣传国家、省及保护区的有关法规、条例、办法等,并开展了一系列中华白海豚保护专项活动。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AAA级景点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