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
整个陵园的造型布局采用“子”字型布局,“子”,取自于先生的代表作品《子夜》,笔划简洁、经纬分明创意运用,于美感中见寓意。
通往陵园的道路上,建造了85级台阶,寓意先生85岁的生命历程,而这85级台阶又以三种不同的造型来设置,以展示先生一生中的三个不同阶段,阐释了茅盾先生平实而又辉煌的人生。
茅盾先生的陵墓前是茅盾先生的半身铜像,它的原型是茅盾任文化部长时的影像。
铜像前面是一个用黑色花岗岩雕刻的墓碑,形状是一册打开的手稿,书页上刻有茅盾的代表著作《子夜》第一章《夕阳》的手迹;铜像后的墓穴内安放着茅盾和夫人孔德沚的骨灰。
在陵墓的东侧,还迁移有茅盾的母亲陈爱珠的坟墓。陈爱珠的坟墓原在乌镇东栅的乡下,是应茅盾家属的请求移迁至此的,同时这也是为了实现茅盾先生的遗愿。
陵园的中坡还建有“怀思亭”,可以俯瞰整个灵水居的全貌。
茅盾 (1896~1981)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 详细+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