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建于唐大顺元年(890年),始名“兴会寺”。五代梁龙德元年(921年)易名“再兴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宝严寺”。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和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两度重修。原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经堂、方丈室、僧舍、花圃等建筑。现仅存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木构,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5间,通高18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殿内立柱36根,明间四金柱的莲花石础为唐、宋遗物。梁上楷书“大明嘉靖拾贰年癸巳岁贰月贰拾贰日己卯吉时重新鼎建”和“上祝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题记。金柱间梁栿和额枋上均置扁形普柏枋。梁栿彩绘人物、花卉、龙凤纹饰,至今色彩艳丽,画面清晰,是明代当地画家严宗儒、上官伯达手迹。
该寺是研究闽北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现辟为邵武市博物馆。2006年宝严寺大殿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严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