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风景名胜   

剑门关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9月被列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剑门风光

  -,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军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是剑门蜀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和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作为四川省四大景观,剑门关首屈一指。历史上有说:“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总面积:186.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

  剑门关是数百里大剑山中段的一个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具有极其重

  -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这里曾发生过一百余次战争、十多位帝王莅临并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近四千幅作品。当年蜀将姜维凭借天险,曾拒魏军十万之师于关外。现存诸葛亮建关的遗址,古老的寺庙,珍贵的碑刻以及著名的剑门四景(剑门细雨、梁山松涛、夕照绝壁、雪染翠云)和剑门四奇(姜维石像、千年紫荆、松柏长青、剑山石笋)。

  剑门关景区主要景点有:剑门关、剑阁道、剑门关楼、剑阁驿道、七十二峰、小剑山、姜公祠、姜维墓、邓艾墓、钟会故垒、金牛道、后关门、石笋峰、梁山寺、雷霆峡、翠屏峰、仙峰观、古剑溪桥、志公寺等。-

  -天下雄关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0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剑门绝壁

  [4]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剑阁旅游业遭遇严重破坏,全县受损景区达7个,受损面积达100%,剑门关景区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恢复这个天下名关的风采,剑阁县下大力气进行重建和升级工作。根据同济大学编制的总体规划,剑门关景区将形成大剑门、志公寺、雷鸣谷、五里坡和翠云廊5大景片,光前4个景片面积就达75平方公里。整体风格为汉代风格,着力表现剑门关的雄、险、幽、深。

  -旅游资源

  为了达剑门关景区导游图

  [5]到这一建设目标,剑阁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峰”、仙峰观、梁山寺、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玉女峰、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姜维墓、干河坝等景点。现在大剑山脚下有缆车可上石笋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径,顺环山天梯抵达山巅梁山寺和翠屏峰;或从后关门依山傍险的环山天梯抵达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攀崖壁小径抵达山巅。梁山寺,相传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来此修行而得名。翠屏山下的“经皇洞”,据传是唐明皇避”安史之乱”,经过该地,将金银珠宝、佛经藏在洞里面得名。在关楼东侧扼剑门关险的山顶是当年姜维列营镇守的“营盘嘴”,也叫“姜维城”。这里还有清代炮台遗址,右侧石崖上还刻有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亲笔书写的“第一关”三个字。这些胜迹和传说,给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在剑门关游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

  -三国文化

  剑门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中心,这里剑门风光

  [6]壁立千仞,地势险峻,是由旱路出入四川的必经之道,是“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剑门关的三国文化积淀深厚,除正史《三国志》有多处记载外,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数十处详细描写。至今,这里的三国遗迹随处可见,三国故事广为流传。

  剑门关的修建和剑阁县的设立就与三国有关。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舆地广记》也记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剑门关“蜀汉北伐浮雕”

  [7]出歧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曾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诸葛亮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就经过剑门关。《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说他在向成都击刘璋的途中星夜返回葭萌,用小计收复了马超,第二十七回说他和刘备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引十万大军图汉中时,又来到葭萌下营,其间多次往来于剑门。

  姜维与魏国将领邓艾、诸葛绪在剑门关交战,驻扎长达三月之久。《三国演义》中数十处描写到剑阁。第一百一回“出垄山诸葛装神,奔剑阁张郃中计”叙述得非常详细和精彩:“建兴九年春二月……忽报孙礼引二十万军来助战,去袭剑阁……忽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齐发,将张郃并百余部将射死于木门道中……至今剑阁行人过,尤说军师旧日名。”

  第一百二回“司马懿战北元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时建兴十三年春二月……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叫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令右将军高翔引一千兵驾着木牛流马,自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军之用。……剑关险峻驱流马,峡谷崎岖驾木牛”。

  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兵分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却说姜维引兵过了桥头,正行之间,前面一军来到,乃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也。……化曰:‘今四面受敌,粮道不同,不如退守剑阁,再作良图’维疑虑未决。忽报钟会邓艾分兵十余路杀来。维欲与翼化分兵迎之。化曰:‘白水地狭剑门关古蜀道

  [8]路多,非征战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剑阁可以。若剑阁一失,是绝路也。’维从之,遂引兵来投剑阁。将近关前,忽然鼓角齐鸣,喊声大起,旌旗遍竖,一支军把住关口。正是:汉中险峻已无有,剑阁风波又复生。”

  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0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却说钟会离剑阁二十五里下寨,诸葛绪自来服罪……艾见军容甚肃,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将军得了汉中,乃朝廷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剑阁。’……艾答曰:‘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门关……”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维见人心思汉,乃以善言抚之曰:‘众将勿忧,吾有一计,可复汉室’,众皆求问。姜维与诸将附耳低言,说了计策。即于剑门关遍竖降旗……”

  全书从一百十六回到一百十八回接连三回均是说的剑阁之战。

  在剑阁还有多处三国遗迹,如古关楼、武侯桥、武侯坡、插旗石、点将台、营盘嘴、钟会故垒、姜维神像、张飞柏、关刀树、阿斗柏、张飞井、栈道遗迹、孔明书箱洞、孔明杖、关刀河、关刀石、邓艾墓、姜维墓、姜维祠、张王庙、印台山、烽火台、喂马槽等等。

  剑阁民间流传剑门关翠云廊景区一角

  [9]的有关三国的故事就更多了,几乎每一处遗迹就有一个生动的传说。如张飞一拳捶开一口水井,诸葛亮在剑门关绝壁上藏兵书等等。剑门关与三国分不开,不仅从战争、人物可见,甚至连人民的生活也与之紧密相连。剑门豆腐的起源和发展就与三国文化有关,传说姜维镇守剑门关时以豆腐养兵,以豆渣喂马,使兵强马壮,终于打败了邓艾。(孙洪方、杨仕甫)

  另一说法:剑门关是古今闻名的雄关险隘,位于广元南50公里的剑阁县大剑山口。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剑门关为历代军事要塞,关内有当年姜维拒钟会十万大军的姜维城,以及姜维洞、姜公桥、姜维墓等古迹。还有古刹梁山寺、舍身崖仙女桥、金牛峡、雷鸣峡、大穿洞、小穿洞、经、皇洞、翠屏峰、玉女峰等处胜景奇观。

  -翠云廊

  翠云廊俗称“皇柏大道”,北起广元龙潭、昭化,经剑阁到梓潼,东南至阆中,有“三百长程十万树”之说。蜀道两旁,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郁郁葱葱,亭亭如盖,行其道上,夏不知热,冬不晓寒。现存古柏8000余株,相传蜀汉大将张飞行军至此,因山路崎岖难以辨认,令士卒于蜀道两侧“植柏表道”,留下“张飞柏”的美谈。今古道绿荫森森,古柏参天,若一条绿色的翡翠长廊,形成“翠云廊”奇观。后人有诗赞颂:“桓侯翠柏雄千载,七曲旌屏百仞樯。”

  -剑门豆腐

  简介

  “剑门豆腐”,指的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

  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是“剑门天下险”之所在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一绝。剑门豆腐品种之一

  [10]特色

  剑门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点出的豆腐不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来上口。在剑门关镇古朴的小街上吃饭,随便走进一家,菜单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个菜名看得人眼花缭乱,没饱口福先饱眼福。

  豆腐是传统的大众食品,营养丰盛,能强身键体,疗疾美容,延年益寿,古代成为“龙脑”。“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

  历史传说

  椐史料记载,它源于西汉,先在安徽,湖北一些州郡的豪门贵族,达官显贵府第中制作享用,后流行到汉水,淮河一带。剑门关镇的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险隘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下关去,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数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

  又传当年唐玄宗入蜀途经剑门,因身体疲劳,又思贵妃,寝不安,食无味,人们给他端来一碗剑门豆腐,他顿时胃口大开,一时高兴,便将这儿的特产黄豆封为“皇豆”。

  工艺特色

  剑门关镇的豆腐以剑门山区砾岩油沙石土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浸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工序制成。剑门豆腐颜色雪白,细嫩鲜美,口感不涩,且有淡淡清香,并韧性极强。采用炒、炸、熘、烧、炖、蒸、氽、凉拌等烹调方法,可制作出200多个品种的菜肴

  创新豆腐

  剑门蜀道翠云廊景区

  [11]现在到剑门关吃豆腐,还能吃到它的创新菜哩!所谓创新豆腐,分为创形和创味两种。前者如水井豆腐,白盘中间倒扣一玻璃杯,杯中三分之二是清水,水面上飘着一朵萝卜雕成的小荷花。店家端上桌后嘱咐:杯子是看的,不要碰。杯子周围的什锦豆腐才是吃的。食客们便一边吃、一边看、一边猜这道菜是怎么弄出来的,一顿饭平白增添了许多热闹。

  而创味菜的典型是怀胎豆腐。这是一道象形菜,盘中有十几个金黄色椭圆形的豆腐球。整盘怀胎豆腐像怀胎的母兔,兔肚子是鸡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馅,层次分明,各层味道迥异。

  四大特色

  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地方名产。与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就是距剑门30公里的剑阁县城里做的豆腐也比不上。据悉,县城和其它地方将到门制作、烹调豆腐的好手请去,但做出来的豆腐无论颜色和味道都相差很大。致其原因有三:一是剑门的大豆种在剑门山区的石沙地里,土质干燥,透风良好,产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二是制作剑门豆腐的水,是来自剑门七十二峰的泉水,有丰富的矿泉质成份,所以豆腐特别好吃;三是制作方法精细考究,技艺独特。

  豆腐之乡

  剑门豆腐很讲究烹调方法,有炒、炸、焰、烧、蒸、煎、炖和凉拌等80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剑门三国文化的开发,又制作了灯笼豆腐、怀胎豆腐、草船偷箭、水淹七军、八阵图等十多个新品种。剑门场仅千余人口,但经营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个。人们一进入这个古老的场镇,就仿佛到了“豆腐之乡,只见店内桌上摆着豆腐,锅里烹着豆腐,笼里蒸着豆腐,旅游剑门的中外游客和川陕公路上来往的行人进餐也无不在吃着豆腐。

  剑门豆腐不仅质优味鲜,而且物美价廉,豆腐店经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质论价。一、二人进餐时,随点一两份,只需几元钱就可饱食一顿。总之,当你游览剑门雄关之后,再细细品尝一下剑门豆腐,真是难得的享受。

  剑门豆腐宴

  目前剑门豆腐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总共有一百多道菜品。推荐:雪花豆腐、烂肉豆腐、神仙豆腐、熊掌豆腐。吉尼斯世界纪录“剑门关豆腐王”

  [12]豆腐王

  近日,位于英国伦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宣布:2003年9月28日制作的剑门关“豆腐王”获准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大最重品尝人数最多的豆腐。“豆腐王”长2.2米,宽1.2米,高0.9米,重量为3300公斤。[13]

  剑门豆腐干

  是指用剑门豆腐为原料,经过压榨,卤制而成的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采用真空包装的绿色休闲食品,有多种风味。散装风味更具特色、当天制作的更美味。

  -剑门关风景区

  (一)剑门关地理概貌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剑门山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

  [14],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为剑门山脉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势尖圆,高插云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为剑阁县闻溪河源头,五子山区雨量充沛,峰高云深,变化多端,有“五子晴岚”自然景观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门山区植被丰富,境内森林以常绿针叶树柏,松和落叶阔叶树桤,栎及小量杨、桐、枫、榆等杂树组成。境内有天然气、膨润土、沙金、铀矿等矿藏资源。

  (二)河流水系

  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汇入江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乡张家注入白龙江后汇入嘉陵江。

  (三)气候

  剑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

  [15]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看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剑门关的梁山寺古为仙人修练之地,今为游人避暑山庄。

  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时剑州知州乔钵有诗云:“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张问陶《剑阁遇雪》诗云:“踏平泥鸿旧爪痕,寒云迢递接家村,关山归梦今宵隔,风雪萧萧出剑门。”

  -剑门关镇

  剑阁县剑门关镇,因居天下雄关——剑门关而得名,位于县城以南14公里,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15

  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5个村民小组4687户17216人,现有耕地23857亩。国道108线横穿其境。境内有“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国家级森林公园”、“剑门国家地质公园”和“翠云廊国家4A级景区”,旅游资源、森林资源天然禀赋。近年来,该镇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为主题,调优产业发展结构,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着力构建出了发展型、创新型、生态型、服务型、和谐型的新剑门。剑门关为AAAA级景点

参考资料
[1].  剑门关   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7/jianmenguan.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湄江峡谷风景区 下一篇焦岗湖景区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747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