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名优特产   

炎陵三人龙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炎陵三人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节组成,由三人表演,流传于炎陵县。炎陵三人龙集舞蹈、鼓乐、竞技于一体。有布龙、火星龙,香火龙、蓼叶龙、竹节龙、草药龙等多种形式。炎陵三人龙用于神农祭典、时令节庆、寿丧嫁娶、乔迁新居表演,表达了人们祈福求财,企盼丰收,保佑平安等美好愿望。三人布龙一般在白天表演的,而火星龙则在夜间表演。

  炎陵三人龙是湖南炎陵县独特的民间艺术品类,是流传于炎陵的各种龙舞的总称,是当地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龙文化表现形式,流传悠久,影响深远。从诞生到演变的漫长过程中,由三人布龙和三人火星龙所衍生的香火龙、竹节龙、草药龙、蓼叶龙等已遍布炎陵全县,并辐射到邻乡近村。2006年,炎陵三人龙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炎陵三人龙的传承和发展历经了形成、确定和发展三个时期:

  炎陵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在炎帝时代之前,先民们不知耕种,不知米谷是重要的食物,只知采摘各种草木果实以果腹。是炎帝独具慧眼,首倡种谷,带领子民们告别了漫长的蛮荒生活,跨越了通向文明时代的门槛。相传,农历六月,稻花飘香,丰收在即,也是虫灾为患的时节,为了驱虫禳灾,炎帝教人用稻草、艾叶扎成火把,夜间行走田边地头,飞虫逐火即亡。炎帝部落种植谷物,连年丰收。这种早期的火把长队不断游动,形如一条火龙。

  中华民族的祖先,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龙视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龙龟象鹤”四寿之头,更是吉祥庆瑞被膜拜的神兽之冠。炎帝时代,先民们认为“耕桑得利,究年受福”是龙带来的福祉,于是,炎帝教民扎龙,再授以“五音”,欢庆丰收。在丰收季节,先民们都会在白天舞布龙,夜间舞火龙。火龙是用稻草扎成长束,草束上插满香火,载歌载舞,表达对先祖的感激之情。火龙在夜空中舞动,上下翻滚穿行,尤为壮观。这一时期为“炎陵三人龙”的确定期。

  炎陵地貌以山地为主,峰壑交错起伏,为便于携带和表演,炎陵的布龙、火星龙都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节组成,三人表演,腾跳挪闪,运用自如。

  在民间的各种民俗活动中,舞龙是最热闹的助兴节目。随着民间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炎陵三人龙”的表现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炎陵三人龙”进入发展期,并派生出了香火龙(用线香插满龙身)、竹节龙(用直径20厘米~25厘米的青竹做龙身)、蓼叶龙(用蓼叶和藤扎成龙身)、草药龙(用各种鲜草药扎制龙身,有纪念炎帝尝百草,为民疗疾,后误食断肠草而身亡之意)等,除了就地取材扎制的各种龙外,在舞动过程中,配以当地民间最流行的鼓乐,极大地提高了“炎陵三人龙”的艺术观赏价值。

  中国舞龙表演形式十分丰富,炎陵舞龙,更多的是对农耕文化的慰藉。“火星四射,气势如虹”是火星龙的突出特征。

  “三人火星龙”早先是用草、藤扎成龙形,外裹黄布,按一定间距拴上金属网兜,内装用糯米、木炭屑、艾草、檀香粉等材料做成的炭球,夜间点燃随风起舞,翻腾之处火星四射。因为炭球中有檀香粉和艾叶草,民间舞火星龙常在虫灾发生时,虫逐龙身的阵阵香味和点点火光飞去,人们呐喊助威,意在“诱杀成虫,吓破虫卵”。

  “三人布龙”则用于白天,相同的是,都是在佳时佳节盛典活动或百姓家寿丧嫁娶中增添气氛。不同的是,“三人火星龙”和“三人香火龙”在夜幕下,锣鼓鞭炮齐鸣中,更显恢宏气势。现在火星龙的制作工艺愈来愈精致,各种彩绘也愈来愈美观。火星龙也由此从较强的实用性转为较高的艺术观赏性。

  “龙乐相和,闻鼓起舞”是舞龙的又一特征。舞龙是集体技艺,讲究动作协调,相互配合,与锣鼓音乐相融,表现出龙的宏伟雄浑、刚健有力、飞动无静的阳刚之美。

  “炎陵三人龙”是集舞蹈、音乐、竞技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由于“炎陵三人龙”肇始于本土民间文化,积淀在民间,成为既体现节庆习俗文化又展现乡村市井的民间文化的集中代表。2006年,炎陵三人龙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参考资料
[1].  炎陵三人龙   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4/yanlingsanrenlong.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炎陵段木香菇 下一篇醴陵瓷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16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