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名优特产   

陆墓泥盆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陆墓泥盆   “御窑袁氏堂,艺术流传长,事事求和谐,避邪又吉祥。”这首流传在苏州一带的歌谣,说的就是蟋蟀盆。
1、楞伽蟋蟀陆墓盆。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明宣宗朱瞻基喜爱都蟋蟀,下诏给苏州知府进贡,于是苏州刮起了捉蟋蟀风,蟋蟀盆自然不可或缺了。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南方以苏州陆墓的为最。老苏州都知道,“楞伽蟋蟀陆墓盆”,至今,明宣德年以来的陆墓各式蟋蟀盆在故宫博物馆内还能看到。
2、种类繁多。陆墓蟋蟀盆制作精良,种类繁多。

以款式分有竹节高盆、直桶凹口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

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

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

3、外部特征:南盆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 据《吴门表隐》一书载,唐宋时因风行斗蟋蟀,陆墓御窑村也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其制作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
4、当代名家——中平澄泥堂

改革开放后,御窑村一带村民纷纷恢复制售蟋蟀盆,制盆户一度达到七八十家。初中毕业的袁中平也全身心加入了这一行列。起先,蟋蟀盆供不应求,袁中平也是没日没夜地批量生产。但后来他意识到,要发展,唯一的出路是做精品,让它像艺术品一样世世代代传下去。

古诗云,吹尽狂沙始到金。精品蟋蟀盆,要的是千淘万漉的艰辛和铁杵成针的磨练。熟悉蟋蟀盆制作的人都知道,做盆本身就是件苦差,三四十道工序既要力气,也要精巧:选泥、晒泥、滤泥、制坯……既需要力气又要像刺绣一样精心加工。在炼泥的过程中,哪怕天寒地冻,袁中平用的都是赤着脚,像揉面粉一样反复揉捏。15公斤泥土就要踏上1个钟头,这样揉捏,泥质均匀,粘韧似胶。烧制而成的蟋蟀盆有金声玉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欣然题词,称之为“诗质画境”。
10多年时间,他的精品盆仅款式就创新了螺丝盆、竹节盆、马蹄盆、腰鼓盆等100多种。自2001年到2003年,其获奖作品有《百子图》、《胜战计》、《麒麟唤真龙》等,其中《百子蟋蟀盆》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清风古韵》荣获苏州市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7年3月,在苏州市首届现代民间艺术品拍卖会上分别以8000元左右的价格售出。
参考资料
[1].  陆墓泥盆   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964658936CE576C6/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相城琴弓 下一篇苏州刺绣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600 次
  • 更新时间: 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