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90年代以来,玉米矮花叶病已上升为玉米的一种主要病害,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
    程度的发生,我省以陇东、陇南发病最重。据调查,庆阳地区大田玉米发病率10%——20
    %,制种田在30%左右,亲本自交系田更高,且呈逐年递增之势。
     1 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但以幼苗至抽雄前为主。最初在心叶基部出现许
    多椭圆形褪绿小点,其断断续续地沿叶脉发展排列成虚线状,以后向叶尖扩展。随着病情的
    发展,叶脉间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因而呈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状花
    叶。感病后植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早期感病植株矮化严重,后期感染植株矮化较轻,
    一般较正常植株矮化10%——30%,感病较重的矮化50%以上。重病株抽雄后雄穗不发达,
    分枝减少甚至退化,果穗变小,秃顶严重或不结实。
     2 发病条件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害。该病可由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毒,种子也
    可以带毒。传毒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缢管蚜、玉米蚜,其中以麦二叉蚜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最为重要。蚜虫在毒源植物上吸食5——30分钟即可获取病毒,再转移到玉米苗上刺吸心叶
    即完成传播过程。目前我区生产上种植的玉米品种如中单2号、掖单13、农大60等均不抗
    矮化叶病,特别是玉米主栽品种中单2号感病是近年病害加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种子带毒
    率高的情况下,春季苗期毒源量大,传毒介体蚜虫在这期间的数量对玉米矮花叶病流行起决
    定作用。适宜的气候条件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5月中上旬前的低温会使玉米播期拉长,幼
    苗生长缓慢,相对延长了玉米植株的感病期,从而导致玉米受害严重。此外,田间病害的分
    布,靠近蚜源的地边较地中心严重;土壤贫瘠,玉米生长不良,杂草多或缺株断行地比管理
    精细、肥水好的严重。
     3 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矮花叶病的根本途径。从近几年试验示
    范结果看,玉米品种沈单10号、农大3138、中单9409等对矮花叶病抗性较强,且抗旱性
    好、产量高,应扩大其种植面积,取代感病品种。同时,为确保繁殖的种子不带毒,制种田
    和亲本繁殖田均应安排在无病区。
     3.2 防蚜治蚜 5月上旬是我区麦蚜大量向玉米田迁飞的前期,此时应集中力量消灭
    传毒介体蚜虫,以减轻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程度。同时,植保部门应做好小麦蚜虫预测预报
    与综合防治工作。
     3.3 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 从田间调查情况看,玉米适期早播,病害相应减
    轻,因为早播玉米出苗早,可避开介体蚜虫迁飞高峰期。早期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根除
    毒源,减少再侵染,可有效地控制该病害的流行。栽培上应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及时中耕
    除草、全面推广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
    3.4 药剂防治 矮花叶病是病毒病,用一般的杀菌剂防治效果不佳,宜选用20%病毒
    A可湿性粉剂、灭毒灵600——7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共喷3次。此外,
    喷施0.30%DHT效果也比较好,可以配合使用。
     745000 庆阳地区农科所 野宏巍
    
    

    

参考资料
[1].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121015/253410.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及其注意事项 下一篇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54 次
  • 更新时间: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