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适时适量是关键——于振文教授谈冬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近日,在全国小麦春管技术培训班上,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介绍了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以适时适量施肥为核心,促使小麦优质高产。
    
      记者随于教授等专家参加了在安徽省五河县大新镇咨询活动。在一块旺长的麦田里,村干部和几个老农都提出小麦抗倒伏的问题。于教授得知,他们的冬小麦底肥不仅每亩有50 公斤的复合肥,还有15公斤的尿素,连连说要砍掉一半,另一半追肥再用。如同小孩吃饭,开始量要少,根据生长再增加。于教授耐心讲述了小麦倒伏的原因: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这样的施肥时间和底追肥比例,使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会造成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也低。
      
      记者向于教授了解到,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在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于教授说,氮肥后移技术是一整套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它不复杂,但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技术指标。这项技术应该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土壤肥力较高(亩产350公斤以上)的麦田中采用;而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等麦田,不宜采用。
    
      氮肥后移技术,是于教授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中的核心技术。近年来的实践结果,已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以上;二是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还能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是减少了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减少了氮素对环境的污染。这套使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效应好的栽培技术,适用于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能创出大面积亩产500公斤的高产,并向600公斤突破。同时,它能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及其稳定性,保证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氮肥后移技术在广大麦区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资料
[1].  适时适量是关键——于振文教授谈冬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121015/252635.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小麦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下一篇小麦春肥的施用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92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02